“铁三角”体系在全国五大区域已经运作一个多月了。
报表上的数据捷报频传,但跳动的数字之外,张伟更关心的是——那些执棋落子的人,他们的心,是否跟上了这套精密制度的节奏。
小赵-cRo、小许-销售、小黄-售前,麾下的三位大将,分别从成都、上海、广州赶回,即将进行月度会议。
第一个敲门进来的是小赵。
他风尘仆仆,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里却燃烧着一种混合了疲惫与亢奋的光彩。
“伟哥!”小赵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铿锵有力。“过去一个月,‘铁三角’模式在过一个多月五大区域的运作情况,我先给你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小赵没有坐下,语速快而逻辑清晰:
“成果超乎预期!成都的‘启明’项目,原定四周交付,我们提前了两周半完成,客户cEo亲自发邮件表扬!
杭州的‘云帆’项目,A(客户经理)和SE(方案工程师)、p(项目经理)配合无缝,在方案阶段就规避了三个潜在交付风险,客户满意度调研得分比历史平均值高出22%!
还有浙江温州……”
小赵如数家珍,一个个案例,一串串数据,充分展示了“铁三角”模式在提升效率、保障交付、提升客户满意度方面的巨大威力。
张伟始终认真听着,身体微微前倾,手指交叉放在桌上,不时点头,脸上带着赞许的微笑。
汇报完亮眼的成绩,小赵的语气不由自主地放缓,兴奋的光彩稍稍黯淡,一丝困惑和凝重浮现出来。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伟哥,成绩是大家的,体系也确实在发挥作用。但有件事……我得跟您实话实说。”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小许那边……最近在几个跨区域的大型项目评审会上,他手下的A(客户经理)有时会绕过cRo的协同流程,直接跟客户高层沟通,承诺了一些……超出当前交付能力范围的节点。
有些项目的核心数据,也未经过我这边的风险审核,就直接作为商务谈判的筹码抛了出去。”
小赵抬起头,眼神坦诚又带着无奈:
“我知道,按照‘铁三角’原则,A是对外唯一的owner,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我也理解小许想要快速拿下项目的急迫心情。
但……这种‘微观’上的灵活,如果失去了‘宏观’上的把控,很容易造成内耗。
几次下来,交付团队的p们已经颇有微词,感觉前期工作白费,后期压力巨大。
我不是怕麻烦,也不是要抓权,只是担心……一旦责任的边界模糊了,最终砸的是我们EGb的招牌,背锅的是整个体系。”
他说出了积压在心头的最大困惑:权力的边界在哪里?
当铁三角的“稳”遇上销售铁军的“骚”,他这个cRo,该如何驾驭?
张伟没有立刻回答,沉默了几秒钟,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小赵的担忧。
然后,缓缓站起身,走到饮水机旁,接了两杯温水,将其中一杯递给小赵。
“小赵,”张伟声音沉稳有力,“你做得非常好。这一个多月,你在公司最大的进步,不是签下了几个客户,或者提前交付了多少项目,而是你已经能透过表象,看清这套体系运行时内在的‘力’了。能看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张伟先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肯定,稳住了小赵的心神。
接着,话锋一转,语气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但你得记住一点,管理,尤其是驾驭一个充满活力的新体系,追求的不是百分百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平衡。水至清则无鱼。制度是骨架,是框架,但人是血肉,是流体。你要学会容纳一定的‘混沌’。”
张伟走到靠墙的书柜前,略一搜寻,抽出一本书,递到小赵面前。
封面上是三个字——《钝感力》。
“看看这个。”张伟说,“你要修炼的,是一种对非核心问题、对细微摩擦的‘钝感’。别人有些小动作,只要不触及红线,不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和项目利润这两个根本,有时候,慢半拍处理,甚至暂时视而不见,反而是一种智慧。”
看着小赵若有所思的表情,张伟继续点拨:
“你需的是在你的‘主脑空间’构建属于cRo的、独特的监控报表体系。
不要陷入具体的人事纷争,而是牢牢盯住几个关键指标:比如核心客户满意度趋势、项目利润率波动、交付风险分级预警。
只要这些大盘数据是健康的,是向上的,大方向就没错。
不要被人心博弈的小漩涡带偏了你的主航道。”
最后,张伟的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一种托付的意味:
“还有,小许……他的能力和冲劲毋庸置疑,是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但.......”张伟停下了说话,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小赵,接着说道,
“上次A轮财务尽调,他被投资人问得很细……你是知道的,销售这个角色,身处前线,为了达成目标,有时候难免会在一些规则的边缘游走。我信任他的忠诚,但也担心他为了业绩,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
张伟的目光紧紧锁住小赵:
“小赵,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你现在坐在cRo这个位置上,视野更全面。
我希望你,帮我,也是帮公司,多看着他一点。在关键节点上,用你的‘稳’,兜住他的‘骚’。
他有他的野心和魄力,你有你的定力和全局观——你们俩,恰恰是互补的。
平衡好你们的关系,就是平衡了公司短期收入和长期价值的砝码。”
张伟这一番话,如同一次精准的“心理按摩”。
既有高度的认可,又有具体的方法论指导《钝感力》、监控体系,更有超越职位关系的信任托付。
小赵原本积压的委屈和困惑,瞬间被涤荡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理解、被赋能、肩负重任的使命感。
他眼眶微微发热,重重地点了点头:“伟哥,我明白了!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会盯住关键指标,也会……照顾好大局,包括小许。”
张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走上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继续干。你现在,是这套体系运转的心脏。”
小赵挺直腰板,拿起《钝感力》这部功法,步伐坚定地走出了办公室。
来时的那份沉重已然消失,眼神里只剩下昂扬的斗志。
伟哥这番话,像是给他的精神世界重新加满了高标号的燃油。
小赵离开后不到一个小时,小许也风尘仆仆的赶回了公司,屁股没坐热就敲响了张伟办公室的门。
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休闲西装,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灿烂笑容,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
“伟哥,忙着呢?”小许熟络地坐下,“汇报之前,我得先跟您吐吐槽,不然憋得慌。”
张伟笑了笑,示意他继续,自己则慢条斯理地开始烧水准备泡茶。
“伟哥,咱们这‘铁三角’好是好,效率是高了点,客户口碑也蹭蹭往上涨。”
小许语速很快,“但现在项目的主导权,感觉越来越向cRo那边倾斜了。
我们A(客户经理)在前线拼杀,签下单子,是项目的owner不假,但很多内部协调、资源调配,尤其是涉及到交付节奏和成本控制时,总觉得束手束脚。
cS(客户成功部)刚成立,动作太慢,p(项目经理)又过于谨慎,有时候客户都被拖烦了!
还有啊,这项目完成后的利润奖金分配,感觉还不够透明,兄弟们心里有点打鼓,影响了冲劲儿啊。”
小许开始列举具体事例,言辞犀利,直指制度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僵化和不公,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服气。
他认为,制度的“稳”,正在扼杀销售所需的“骚”。
张伟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小许告一段落,他才将一杯刚沏好的热茶推过去。
茶香袅袅,缓和了些许空气中的火药味。
“小许啊,”张伟开口,语气平和,“你的这些感受,我完全理解。甚至可以说,在我预料之中。”
张伟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诚恳,“销售,是公司的引擎,是最具战斗力、最不该被束缚的角色。你们的狼性、你们的灵活,是EGb能走到今天的根本之一。感到委屈,很正常。”
先共情,稳住对方情绪,这是《非暴力沟通》这本部功法的精髓。
小许紧绷的身体略微放松了一些。
但紧接着,张伟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而富有战略感:
“但是,小许,你要看清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
我们公司征战全国的战役刚刚铺开,就像一艘刚刚下水的新船,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是稳!
是先在各个重点区域,打下几个漂亮的、无可挑剔、高质量的交付标杆项目!
用极致的客户体验和口碑,为我们下一阶段的规模化扩张铺路。
这个阶段,口碑比收入更重要!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守住底线、对交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有极致追求的人来掌舵cRo。”
张伟看向小许,眼神锐利:“小赵是交付出身,他懂落地,懂成本,懂客户真正用好我们产品需要什么。他能确保我们卖出去的,不仅是一纸合同,更是一条‘企业成功的路径’。现阶段,他是最合适的cRo人选。”
看到小许眼神闪烁,似乎仍有不甘,张伟抛出了最终的“定心丸”和“未来蓝图”。
张伟放慢语速,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小许,你心里要清楚。cRo,首席营收官,这个掌管公司核心收入的部门,从理论上讲,它的终极形态,本就该由最懂商业、最善冲锋陷阵的销售负责人来执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