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天、地、渊(2 / 2)

其中3%卖给了汪总,套现150万;

2%卖给了小玲的SpV,当时张伟为了回购还去银行抵押了房子,才让他套现了100万。

现在,它只剩下5%。

而这5%,按照A轮15亿估值,稀释后的价值6750万!。

听起来很多是不是?

但如果他当初没卖那5%呢?

那他持有的10%股份,A轮稀释后,现在的价值将是——1.35亿人民币!

因为他一时的恐慌和不信任,他亲手卖掉了原本属于他的6750万!

这意味着,他不仅错失了未来可能更大的增值空间,更是实实在在地损失了已经到手的、肉眼可见的巨额财富!

这种“到嘴的鸭子飞了”的感觉,比从未拥有过更加折磨人!

“老汪……老汪劝过我……我当时真是鬼迷心窍了啊!”周总捶了一下桌子,眼眶都有些发红,“我怎么就那么蠢!怎么就信了那些鬼话!”

张伟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没有太多同情,但也谈不上幸灾乐祸,更多的是一种商业世界的冷酷启示:认知决定财富,信任就是最大的筹码。

“周总,”张伟开口,语气依旧平静,“市场就是这样,有人看空,有人看多。您当时的选择,站在您当时的角度,也未必是错的。至少,您还保留了5%,按照现在的估值,也是6750万,是一笔非常成功的投资了。比吴总强,他可是全部清仓退出了。”

吴总此刻怕是肠子都悔断了,连被提及的资格都没有。

提到吴总,周总的神情似乎缓和了一点点,找到了一丝诡异的安慰。“对……对……还好老汪拼命劝我,让我好歹留了一半……不然我真得跳楼去了……”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拿起那份协议。

他的手抖得比汪总厉害多了,每一页翻得都无比沉重,仿佛那不是纸,而是他丢失的那6750万的钞票。

他看得格外仔细,似乎想从那些冰冷的法律条文中,找到一丝能弥补他心中巨大缺憾的安慰,但显然这是徒劳。

最终,他颤抖着在签名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他听来,如同一声无奈的叹息。

签完字,他像是被抽空了所有力气,瘫坐在老板椅上,眼神复杂地看着张伟:“张总……佩服!我是真服了!你是个干大事的人!以后……以后公司还有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开口……我这5%,一定会牢牢拿住,再也不动了!”

这一刻,什么质疑,什么不满,都化为了彻底的折服和一丝讨好的意味。

张伟收起协议,微微一笑:“谢谢周总支持。公司不会让坚定的股东失望的。”

走出周总的办公室,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张伟摸了摸包里7份签好的签字页,其中有2份感受着它们截然不同的分量——

一份承载着狂喜和信任的回报可以说在云端、在天上。

一份承载着无尽的懊悔和迟来的认可,可以说在地上。

而此刻张伟摸了摸包里的协议,心情复杂地笑了,正准备回公司,手机响了,是汪总。

“伟哥!签完了?周老头啥反应?”汪总的声音压着笑意,但听起来比刚才在咖啡馆时“正常”了许多,更像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了。

“签了。反应嘛……挺深刻的。”张伟含蓄地回答。

“深刻就对了!哈哈哈!”汪总在电话那头乐了,“哎,跟你说个巧事。刚刚北京的老吴,吴总,不知道从哪儿听到的风声,居然给我打电话了!”

“哦?”张伟眉头一挑,来了兴趣,这确实挺“巧”。

“他呀,拐弯抹角的,先是客套寒暄,问问我最近怎么样,然后就开始旁敲侧击,打听咱们A轮的事儿。”汪总的语气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玩味,“问我是不是真的close了,估值是不是真有传说中那么高……语气那叫一个酸溜溜又强装镇定。”

张伟能想象出那个画面。吴总在北京,如坐针毡,听到风声后又无法确认,只能硬着头皮去打探他曾亲手放弃的“弃子”的消息,这本身就需要不小的“勇气”。

“那您怎么说的?”张伟笑着问。

“我?我当然实话实说啊!”汪总的声音理直气壮,却又透着一股子“凡尔赛”的坏劲儿,“我说,‘是啊老吴,刚签完字,15亿,林总的潮汕资本领投,一堆有钱大佬抢着跟投,还差点没挤进来!’”

“我还特意‘感谢’了他一下,”汪总模仿着当时真诚的语气,“我说,‘说起来还真得谢谢你啊老吴,当初要不是你果断退出,诱发了周总也跟退,我后面也没法追加投资啊!你这算是间接帮了我一个大忙啊,去北京了请你吃饭!’”

杀人诛心!

汪总没有一句嘲讽,全是“大实话”和“感谢”,但每一句都像软刀子,精准地戳在吴总最痛的地方。

张伟几乎能隔着电话看到吴总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听着这些话时,脸上那青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表情。

“你猜他怎么回?”汪总继续爆料,乐不可支,“他吭哧了半天,最后憋出一句:‘啊……那……那恭喜啊……挺好的……公司发展好了就好……我这边还有个会,先挂了……’然后电话就撂了!哈哈哈,我估计他后半辈子都不想再跟我通电话了!”

此刻的吴总,心情无限的下沉,犹如跌入了十八层深渊,自责的情绪仿佛潮水般疯狂涌入,气氛变得黑暗且冰冷,犹如死灰。

汪总的笑声是纯粹的、投资成功的喜悦,以及对吴总那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状态的揶揄。

这是一种胜利者无需张扬、失败者自会体会的碾压。

“这下,他在北京那个圈子里,怕是要成‘反面典型’了。”张伟笑道。

消息很快就会传开:那个在横竖纵A轮前夜,以天使轮价格清仓退出的吴总,完美错过了几个月内资产翻30倍的机会。这将成为他投资生涯中一个抹不掉的“污点”和笑谈。

“何止反面典型!”汪总止住笑,语气变得有些感慨,“伟哥,说真的,经过老吴和老周这事儿,我算是彻底悟了。早期投资,投的就是人和信念。怀疑和摇摆,真他娘的是最大的成本!以后你张伟指哪儿,我老汪打哪儿,绝不含糊!”

这句话,比任何夸张的庆祝都更能让张伟感到满足。他不仅赢得了财富的增值,更赢得了投资者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忠诚。

“谢谢汪总信任。”张伟诚恳地说。

挂了电话,深圳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张伟想象着吴总此刻可能的状态:或许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反复计算着自己错失了多少财富;或许在强打精神参加另一个会议,但心神早已不宁;或许在鞭策孟、何二人,一定要要超越张伟,为自己一雪前耻......

这种“打脸”无声无息,没有当面锣对面鼓的冲突,却更加深刻和持久。

它源于对方内心无法平息的懊悔和自我质疑,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远比一时的当面嘲讽更为煎熬。

而张伟,无需做任何事,他的成功本身,就是对此事最响亮、最优雅的回应。

这种站在光明的未来,回望他人因短视而陷于过去泥潭的感觉,这种无需动手、对手已自乱阵脚的高级爽感,似乎更加畅快淋漓。

这就是商业世界最真实的模样,冰火两重天。

而他,张伟,正是那个手握火种、划分疆界的人。

这种掌控命运、验证判断、收获敬畏的感觉,真他妈的爽!

张伟没有再去咖啡馆,而是漫步在郁郁葱葱广阔且笔直的深南大道上,感受着深圳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那雄浑而强劲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