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生命图谱(1 / 2)

张伟盯着整理的投资人问的问题清单,脑子嗡的一下。

“你这套系统,到底算什么级别的需求?”

——这一问,像一根细针,戳进了他自以为完美的产品逻辑中心。

“靠!我自己讲得那么燃,搞完自己都想买,可换位一想,要是真当cEo,我会买吗?还是会等几年再说?”

他长吸一口气,把自己按在椅子上:“今天,咱不讲概念、不摆框架,就讲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一个企业,到底是啥时候,才会掏钱买一套系统?”

“这不是系统,是生命图谱——上了活,不上,可能就埋。”

张伟打开Excel,敲下一个标题:《信息化系统采购需求等级划分》。

张伟坐在出租屋的电脑前,盯着一个投资人的问题,陷入了一种沉思状态。

“我这套东西,到底是啥等级的需求?”

他不是在想术语,而是真正在问自己一个cEo该问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要花钱买我这套系统?

不是“我觉得好”,不是“概念高大上”,不是“未来趋势”,是——痛不痛?急不急?买还是不买?

张伟点开桌面上的Excel,一边咕哝:“市面上说企业上系统都是‘锦上添花’,真的是吗?”

他突然敲下第一行:

‘企业上系统,是不是刚需?’

张伟猛然想起,自己刚毕业那几年,500强里的oA审批、流程优化,“每个项目都说是刚需”,可客户一问,“这个系统不上,会怎样?”

不会怎样。

就是不方便点而已。

——所以,那是“锦上添花”。

张伟又想起自己后来做SAp 合并报表时,甲方cFo急得跳脚:如果报表出不来,上市公司要被监管罚款!

——这才叫“雪中送炭”!

他站起来在出租屋踱了一圈,又坐下,忽然灵感爆发。

“对了!我来反着梳理!”

张伟打开记事本,像破案一样一条条列出“企业为何购买一个系统”的动因,先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1、便宜+顺手用一下:这种系统是办公室装饰品;

2、为了解决小麻烦:比如请假流程、报销流程;

3、能提效:说明现在还有“体力”去优化;

4、长期问题爆发前预防一下;

5、监管强制,不上就罚钱;

6、企业战略需要,原有系统根本无法承载未来方向;

7、当前系统已经瘫了,急需换命;

8、老板做决策完全靠拍脑门,甚至拍错了,企业差点翻车。

张伟一边写,一边点头:“这不就是从‘锦上添花’到‘止血维命’的需求等级阶梯吗?”

张伟把每一条旁边标上标签,写下:

一级:凑单顺手

系统不是必须,正好老板批了预算,凑个满减,顺手买了。不上也活得好好的,属于“看起来有点意思,买一个也没啥损失”。

二级:轻痒解挠:

企业有点小痛点,比如请假不方便、流程太绕,不装系统不会死,但老觉得哪儿不对劲,属于“痒了挠一下”的级别。

三级:系统调理:

企业亚健康,流程紊乱、人管人累,靠人扛不住了,这时候用系统来“调气血、通经络”,不急,但必须要改。

四级:战略进化:

企业进入新阶段,比如多组织、多渠道、多国家,需要新能力支撑扩张,老系统不够用了,这是“脱胎换骨、准备长高”的阶段。

五级:雪中送炭:

企业出问题了,数据断层、流程中断、财报出不来、被审计查,系统不上就天天踩雷,属于“问题暴露、急需抢救”。

六级:止血维命:

系统崩了、人跑了、账炸了、决策瘫痪了,cEo瞎子摸象,企业处在IcU,必须立刻上系统止血、续命,不上系统,就等着宣判死亡。

然后张伟盯着这串词,像是看到了企业在风暴中一层一层蜕壳的痛苦过程。

张伟再次打开了,十项体检指标对照表,按照上面的需求等级,整整看了五分钟。

不为别的,只为压住那股蠢蠢欲动的冲动——现在就去找投资人,把这张表往他们脸上一拍:“你们看懂没?这不是产品,这是企业的生命图谱啊!”

但张伟终究是清醒的。

“这不是嗨点,这是冷启动。”他低声道。

他知道,不能靠“爽感”说服别人,要靠“需求等级”碾压别人,投资人的理性,逻辑判断力,张伟是见识过的。

于是,他打开另一个Excel标签页,打上标题:《信息化系统采购需求等级划分》。

“一个企业买系统,是因为美观吗?是因为省两秒点审批吗?不是的——买,是因为它疼了、怕了、命悬一线了。”

他一巴掌拍在桌上:“你说cR、ERp这些,虽然也很重要,但大多数时候,是公司‘想更好’,不是‘非装不可’。”

他抓起键盘,开始敲出那一页页系统对比,准备把每个系统的“需求等级”都拉出来比一比,看谁是“装饰用”,谁是“救命药”。

这下他就知道,cEo会不会买——不是“愿不愿意”,而是“能不能不买”。

手指飞快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