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破帷 > 第128章 风吹纸背冷

第128章 风吹纸背冷(2 / 2)

书页粗糙,墨迹深浅不一,满是孩童稚嫩却认真的笔触。

他看到一个孩子用歪歪扭扭的字写道:“昨日烧炭,字跳出来了。阿娘说,这是天上的圣人怕我们冷,怕我们不识字,特意说给我们听的话。”

裴怀礼的心头猛地一颤。

他为官一生,见过的锦绣文章、华美奏章不计其数,却从未有哪一句,如此刻这般,重重地敲在他的心上。

他下意识地端起茶杯,却不慎将茶水泼洒在了书页上。

他正欲擦拭,却惊愕地发现,湿透的纸页背面,竟慢慢浮现出一行细密的黑色小字:“试点之制,不可轻动——沈某口谕。”

这字迹,他再熟悉不过!是沈砚之的笔迹!

“试点之制……”裴怀礼喃喃自语,脑中轰然一声,一道电光劈开了所有的迷雾。

他猛然想起,沈砚之临终前,挣扎着想要提笔写下“废附录”三字,最终却力竭而亡。

所有人都以为,首辅是想彻底否定自己的心血,以求身后安稳。

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

沈砚之留下的口谕,分明是“试点之制,不可轻动”!

他不是要废除,而是要将这石破天惊的变革,暂时限制在试点之内,徐图缓进!

他至死留下的那一线生机,不是出于怯懦,而是因为他始终相信,这条路,可以走通,可以存续!

就在裴怀礼大彻大悟之时,林昭然接到了第三份,也是最紧急的一份密报:赵元度已调动京营兵马,星夜兼程,直扑金陵书驿旧址,罪名是“私设学堂,结党营私”,目标直指柳明漪。

报信的人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指令,以为她会立刻安排人手前往金陵救援。

然而,林昭然只是静静地将那张纸条在烛火上烧尽,眼中没有一丝波澜。

她没有看向金陵的方向,反而转向程知微,语气平静得可怕:“不必去救。将我们准备好的所有东西,包括那本《冬令授业录》和炭显的证据,一式五份,立刻分送给王老太傅、李阁老他们五府。”

她口中的五人,都是早已致仕,却曾深受沈砚之提携与恩惠的老臣。

他们虽然身在江湖之远,但门生故旧遍布朝堂,影响力深不可测。

“再附上一张短笺。”林昭然的声音在静谧的夜里响起,“就写:沈公未焚之火,今在纸背。”

三日后,朝会之上,气氛凝重如铁。

赵元度正唾沫横飞地弹劾万民帖为妖言,请求皇帝下旨严查。

就在此时,五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竟颤颤巍巍地联名呈上了一道《保教疏》。

疏中痛陈冬日灾民教养之不易,称“冬廪授业乃仁政之延,非异端之萌”,并恳请皇帝亲验炭显之法,以辨真伪。

赵元度气得脸色铁青,怒斥五位老臣“老昏悖礼,为妖术张目”。

一时间,朝堂上争吵不休。

御座之上,皇帝始终一言不发。

就在众人以为他会就此搁置争议时,他却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压过了所有喧嚣:“取炭来。”

内侍战战兢兢地取来一枚普通的木炭,投入殿中温暖的炭炉。

满殿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那一小块黑色的木炭上。

火舌舔舐着它,它渐渐变得通红,然后,就在那赤红的炭心上,一个清晰的字迹,慢慢浮现。

是“民”字。

百官哗然,赵元度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

就在这极致的寂静中,一直沉默不语的裴怀礼,手捧那本《冬廪授业录》,缓步出列,跪倒在地。

他高举书册,声音洪亮如钟:“陛下,纸背有字,民心有光。若此皆为妖术,那满朝文武的奏折,可曾一一浸水验过真伪?”

火光跳跃,映着皇帝深沉莫测的脸。

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那个“民”字在炉火中静静燃烧,然后,对着裴怀礼的方向,轻轻地,点了点头。

风,起于青萍之末,却已在这一刻,吹遍了整座宫城。

一道无形的冷刃,仿佛已悄然割开了这坚不可摧的铁幕一角。

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林昭然在收到这份详尽的战报后,却并未露出丝毫喜色。

她只是走到窗边,望着京城的方向,眼神比这江南的冬雨还要清冷。

胜利的喧嚣过后,是令人不安的寂静。

皇帝点头了,可圣旨未下,诏书未出。

那轻轻的一点头,是默许,是安抚,却唯独不是定论。

在这座权力的巅峰,沉默,有时比雷霆万钧的旨意,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