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海中,张宗兴那张因长途跋涉而略显疲惫、眼神却异常清亮坚定的面孔清晰地浮现出来。
“六哥,慎行!勿蹈险径!”
“联合抗日,未必只有一条路走到黑!”
“将自己置于炉火之上,非智者所为!”
宗兴的话,句句如锤,敲打在他的心上。
他这个七弟,似乎总能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敏锐洞察到危险的核心。
兵谏……这个在他与杨虎城密谈中反复酝酿、几乎已成型的激烈念头,被宗兴毫不留情地泼了一盆冷水。
是啊,一旦兵戎相见,扣押统帅,那就是彻底的决裂,是破釜沉舟,再无转圜余地。成功了,或许能逼迫南京改弦更张,一致对外;但若是失败了呢?或者即便成功,后续引发的内战、各方势力的倾轧、甚至给日本人可乘之机……那后果,他张学良,他三十万东北军,承担得起吗?
可若不兵谏,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老蒋将国力消耗在无休止的内战中?看着日军一步步蚕食华北,最终亡我中华?这种钝刀子割肉的痛苦,同样让他无法忍受。
……
忠?孝?情?义?
对国家的忠,对父亲的孝(报仇),对红颜的情,对兄弟的义,还有对三十万跟着他背井离乡的子弟兵的责任……这千钧重担,几乎要将他压垮。
他仿佛站在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中央,前后皆是迷雾,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飞机开始下降,穿透云层,北平城灰蒙蒙的轮廓逐渐清晰。那股熟悉的、混合着故都雍容与战争阴霾的气息,似乎透过舷窗扑面而来。
张学良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将所有的挣扎、所有的柔情、所有的沉重,都暂时封存在心底。
他知道,当他踏上北平土地的那一刻,他必须重新变回那个冷静、果决、甚至必要时可以冷酷的东北军统帅。
金陵的梦,再美,也终究是梦。
而眼前的现实,才是他必须直面、必须做出抉择的战场。历史的洪流,已经不容他再多犹豫。他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既能推动抗日,又能保全自身、不至于引发更大内乱的平衡点。
这或许,比他想象中任何一场硬仗都要艰难。
飞机平稳落地,舱门打开。张学良整了整军装,脸上恢复了惯有的、带着几分疏离与威仪的沉稳。
他迈步走下舷梯,重新投入到了北国早春尚且凛冽的空气中,也投入到了那场关乎个人与家国命运的、无声却惊心动魄的博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