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燎原之势(1 / 2)

山海关的光复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国范围内激起千层浪。

胜利的消息通过电波、报纸和口耳相传,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点燃了压抑已久的民族情绪。

北平城仿佛从冬眠中苏醒。

学生们高举“庆祝山海关大捷”、“支援抗日将士”的标语,冲破军警的阻拦,走上街头游行。

商铺老板自发拿出食物茶水犒劳队伍,甚至有古董店老板砸碎店里的日本瓷器,高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顺承王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张学良面对堆积如山的贺电,脸上并无喜色。

楚天佑快步走入,递上最新情报:“少帅,日军关东军主力正在锦州、绥中一线大规模集结,同时海军舰队出现在渤海湾。报复行动即将开始。”

“预料之中。”张学良走到地图前,“我们捅了马蜂窝,鬼子必然疯狂反扑。高震山伤势如何?”

“左腿保住了,但需静养三个月。”楚天佑答道,

“不过,有个好消息。阎锡山终于松口,同意开放一条秘密通道,允许我们经山西转运伤员和物资。”

张学良冷笑:“这老狐狸,见风使舵的本事倒是一流。”他沉思片刻,

“传令前线部队,放弃山海关,按计划撤至预设防线。记住,我们是战略性转移,不是败退。同时,给上海发报,让他们做好准备,华中日军很可能也会加强攻势。”

上海,浙路桥的战火刚刚平息。

抵抗组织成功占领桥梁,但付出了巨大代价。

桥面上尸横遍野,有日军的,也有抵抗队员的。赵铁锤拄着拐杖,指挥幸存者打扫战场,加固工事。

“鬼子不会善罢甘休。”张宗兴肩缠绷带,面色凝重,“接下来肯定是更猛烈的反扑。”

杜月笙在保镖护卫下亲临前线,看到惨烈的战场,这位见惯风浪的江湖大佬也不禁动容:

“我已经联系了租界的国际红十字会,他们会来救治伤员。另外,南京方面终于拨来了一笔款项和药品,虽然不多,总比没有强。”

“蒋介石这是在做姿态。”张宗兴一针见血,“他既想捞取抗日名声,又怕我们坐大。”

正说着,柳如烟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一份密电:“延安来电,表扬我们的行动,并建议我们注意保存实力,准备长期斗争。他们还分享了一套新的城市游击战术。”

玉罗刹擦拭着双刀上的血迹,冷笑道:

“长期斗争?老娘恨不得今晚就杀到东京去!”

阿明清点完人数,红着眼眶报告:

“兴爷,能战斗的弟兄只剩六十多人了。弹药也不多了。”

形势严峻,但士气未堕。桥头飘起的一面残破的青天白日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成为上海抵抗运动的象征。

在全国范围内,抗日浪潮已成燎原之势。

在武汉,工人和学生联合发起“一日一分捐”运动,承诺每人每日节省一分钱,支援前线。

在广州,海外华侨捐赠的飞机、汽车、药品源源不断到港,侨领们甚至组织义勇军,准备北上参战。

在重庆,尽管远离前线,市民仍踊跃参加募捐和征兵活动,喊出“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