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 / 2)

周凛月则用了几天时间,再次在空间之中,进行了一次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的库存清点。这次清点的目的,并非确认物资是否短缺——她们心知肚明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并为即将到来的高寒期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心理和物质上的再确认。

空间内部,大部分品类的物资都原封不动,如同沉睡在时间胶囊里。码放整齐的药品箱,从基础的抗生素、止痛药到稀缺的抗辐射药剂、特效抗癌药,种类齐全得足以开办一个小型医院,消耗量却几乎为零,只有偶尔取用一些维生素补充剂和日常用消毒品。堆积如山的建材,从钢筋水泥到防水卷材、隔热板材,它们在堡垒建设后期就被大量存入,本以为后续维护会用上,结果堡垒的可靠性远超预期,至今毫无用武之地。那些沉重的机械设备、发电机备件、精密仪器,更是连包装都未曾打开过。

被动用最多的,自然是食品类。这是维持日常生存的根本消耗品。然而,即便是在这个消耗最大的类别里,清点结果也让周凛月感到一种近乎奢侈的恍惚。

她们这大半年来的饮食,如果放在外界,绝对是帝王般的享受,但在堡垒内部,却只是“日常”。而即便是这样的“日常”,对空间内海量的食品储备而言,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平日里,她们的早餐简单而温馨。通常是周凛月动手,煮两碗清汤挂面,淋上几点香油,撒上葱花,或者下几只鲜美小馄饨。偶尔换个口味,会用面包机烤两片吐司,配上空间里拿出的花生酱、蓝莓酱等等各类的果酱来搭配。牛奶、豆浆、果汁轮流饮用,都是空间里的常温包装产品,取用方便。

午餐相对随意,但绝不凑合。午餐通常是三菜一汤的标准,一荤两素,搭配米饭或面食。荤菜可能是红烧排骨、清蒸海鱼、酱牛肉,素菜则是清炒时蔬、凉拌黄瓜、蒜蓉西兰花之类。汤品也从不缺席,紫菜蛋花汤、番茄牛腩汤、玉米排骨汤轮换。这些食材都是仓库厨房出品,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时候还都是热气腾腾的,连加热都不需要。

下午茶时间,是放松和补充能量的时刻。空间里的零食区是周凛月的最爱。世界各地的巧克力、薯片、坚果、果脯、饼干、糕点琳琅满目。她们会泡上一壶茶,或者磨一杯咖啡,配上几样点心,在娱乐室或观景窗前小憩,聊聊天,看看存储的电影,或者各自看书。

晚餐则是一天中最为正式,也最富生活气息的一餐。除非特别疲惫,她们通常会亲自下厨,看谁有兴致谁就主导。周凛月擅长处理复杂的肉类菜式和西餐,她煎的牛排火候恰到好处,做的意面酱汁浓郁。陈星灼则更精通家常炒菜和烘焙,她做的红烧肉色泽诱人,烤的蛋糕松软可口。厨房里常常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两人默契配合的轻快脚步声。一顿晚餐,往往能吃上一两个小时,边吃边聊,分享一天的见闻和思考。

就是在这种堪称“奢华”的日常消耗下,周凛月清点后发现,空间里的食品消耗量,相对于总体储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食区,成吨的大米、面粉、各种杂粮堆积如山,消耗量微乎其微。食用油、调味品区,连最常用的酱油、醋、盐都只是动用了最小包装的那一部分,大桶装的原封未动。罐头区,肉类、鱼类、水果、蔬菜罐头密密麻麻,她们偶尔开几个换口味,也就最多吃了一箱里的几罐而已。整只的猪牛羊、分割好的各类肉品、海鲜,她们吃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连最容易消耗的面包、糕点类,因为她们更偏爱现做现吃,空间里那些超市扫货来的包装面包,除了忙碌的时候吃过一些,后来几乎没再动过,安静地躺在时间静止的空间里,保持着刚放入时的新鲜。

“星灼,”周凛月结束清点,回到监控室,语气带着一丝不可思议,“我们两个饭渣来的…”她把自己的记录板递给陈星灼,“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就算我们顿顿盛宴,空间里的食物都够我们吃几百年了……”

陈星灼接过记录板快速浏览着,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的神色,只是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这不是很好吗?生存压力降到最低,我们才有余力去思考更长远的问题,比如外面那些人,比如高寒期后的世界。”她放下记录板,目光重新投向监控屏幕,“资源本身不是目的,如何利用资源更好地活下去,才是关键。而且等我们出去堡垒了,以你的心肠,看到了忍饥挨饿的人,肯定是能帮就帮的。”

周凛月点点头,靠在陈星灼的椅背上,看着屏幕上那些在废墟间艰难觅食的身影,再回想空间里那仿佛无穷无尽的食物,一种巨大的割裂感和难以言喻的庆幸涌上心头。她们是如此的幸运,幸运到几乎产生了负罪感。但这种负罪感很快被理性的思考取代——她们无法拯救所有人,保全自己。

“装备我都初步检查过了,”周凛月转换了话题,回到迫在眉睫的任务上,“防护服气密性良好,冷却模块运行稳定。工具也都准备齐全,放在预备区了。我们需要找个时间,让你全套穿戴起来,在过渡舱室内模拟适应一下。”

“好。”陈星灼应道,“明天上午就开始适应性训练。虽然计划周详,但实际环境与堡垒内部天差地别,我们必须把身体和心理都调整到最佳状态。”

接下来的日子,堡垒内的节奏明显加快。上午,陈星灼会穿上那套轻量化但功能强大的全身防护服,在特意调低了温度的过渡舱室内进行各种适应性活动,包括行走、蹲起、攀爬模拟障碍物、以及练习使用各种拆除工具,确保在穿着臃肿防护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操作精度。周凛月则在一旁记录她的生理数据,调整装备的舒适度,并模拟后方指挥,通过头盔通讯进行指令传达和情况通报。

下午,陈星灼继续她的情报分析工作,重点关注山下村落和附近城镇的动向,寻找任何可能影响行动计划的变量。周凛月则反复核对行动路线,在 cyberstelr Ash 的辅助下,进行更精细的沙盘推演,考虑进更多意外因素,比如突然出现的野生动物(虽然概率极低)、意外的地形变化(如小范围塌方)、或者设备拆除时遇到预料之外的困难。

晚上,她们则会一起进行体能训练,强化耐力与爆发力,为可能需要的极度高温下长时间户外活动和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做准备。训练结束后,往往是放松的按摩和舒缓的沐浴,帮助肌肉恢复,也缓解精神压力。

在这种充实而紧张的备战中,时间悄然流逝。cyberstelr Ash 不断更新着气象数据模型,高寒期前兆的信号越来越清晰、频繁。根据最新的预测,留给她们的“窗口期”可能只剩下四周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