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2)

她拿起放在旁边矮几上的平板电脑,快速调出一幅世界洋流示意图,蓝色的线条标示着全球主要洋流的路径。“你看这里,”她的指尖点在北半球,“北大西洋暖流,是地球热量调节系统里最重要的一环。它像一条巨大的、温暖的传送带,将赤道附近的热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纬度地区,温暖了整个西欧、北欧甚至北美东部。它之所以能保持强劲,一个关键因素是海水的盐度差异——温暖的、盐度较高的海水向北流,在寒冷的高纬度海域冷却、密度增大而下沉,驱动着整个循环。”

陈星灼的指尖在平板上的北大西洋区域画了一个圈:“现在,想象一下,巨量的、冰冷的、来自融化的冰川,低盐度的淡水,突然涌入这片海域。它像一层巨大的、冰冷的浮油,覆盖在海面上。它会稀释海水的盐度,降低海水的密度。后果是什么?”她看向周凛月。

周凛月顺着她的思路,眉头紧锁:“密度降低了……就不会下沉了?”

“对!”陈星灼眼中闪过一丝沉重的肯定,“密度降低的海水无法下沉,或者下沉的强度大大减弱。这就意味着,驱动北大西洋暖流的关键引擎——温盐环流(therohale circution)——会因此减缓,甚至可能停*。一旦这条至关重要的‘热量传送带’停摆……”

她的指尖从温暖的蓝色洋流线条上移开,点向了北欧、加拿大、西伯利亚等广袤的高纬度地区:“这些原本依靠暖流输送热量来维持相对温和气候的区域,将瞬间失去热量的补给。没有了暖流的温暖臂弯,它们将直接暴露在极地寒流的肆虐之下。结果就是——急剧的、灾难性的降温。原本可能只是零下十几度的冬天,可能会变成零下四五十度甚至更低,而且这种严寒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更久。这就是为什么,在极端高温之后,接踵而至的会是全球性的高寒。它不是凭空而来,是高温摧毁了维持原有热量平衡的关键机制后,必然的反弹和失衡。”

周凛月听得入神,身体微微发冷,即使身处恒温的堡垒内。她仿佛又回到了上辈子,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冰川在哀鸣中崩塌,冰冷的淡水洪流冲入大海,温暖的洋流如同垂死的巨兽缓缓停止搏动,然后,无边的寒潮如同白色的死神,从极地咆哮着席卷而下,将一切冻结成死寂的冰雕。

“那……洪水呢?”她声音有些干涩地问,“高寒之后,又怎么会是洪水?冰都冻住了,怎么还会有洪水?”

陈星灼放下平板,重新握住周凛月的手,把她拉到身边,轻轻的拥住。“高寒时期,并不是没有水。相反,它是以另一种形式在积累着毁灭的力量。”她的解释深入而清晰:

“在高寒时期,极端低温会带来频繁而大量的降雪。这些雪在高山、高纬度地区层层堆积,形成比以往更厚、更广的积雪覆盖,甚至促进冰川的短暂扩张或稳定。想象一下,整个加拿大、西伯利亚、北欧、青藏高原……都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像一个巨大的、冻结的水库。”

“另外,导致高寒的根本原因,是洋流停滞导致的热量输送中断。但地球系统是复杂的、动态的。当极端高温的源头——大气中过高的温室气体浓度——并没有消失,甚至可能因为冻土融化释放更多甲烷而加剧时,全球的‘暖化’趋势在底层并没有逆转。只是洋流停滞暂时掩盖了它。一旦某个临界点被突破,或者洋流系统在漫长岁月后出现极其缓慢的自我修复迹象,或者仅仅是温室效应的累积效应最终压倒了停滞洋流带来的冷却效应……气温会再次开始回升,而且可能回升得相当快。这个‘开关’一旦打开……”

陈星灼的语气带着一种对自然伟力的敬畏和无奈:“想象一下,那个在高寒时期积累的、覆盖了广阔大陆的‘巨型冰雪水库’,在快速回升的气温面前,会发生什么?它们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这种融化不是涓涓细流,而是山崩海啸般的液态洪水。历史上有过类似的教训,比如大约一万两千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结束后,气温回升,导致北美巨大的劳伦泰德冰盖快速崩解融化,引发了灾难性的洪水,甚至可能改变了全球海平面。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球范围内多个巨型‘冰雪水库’的同步、加速融化。其释放的水量,将是史无前例的。”

“还有,气温的快速回升,不仅仅作用于冰雪。它会剧烈地改变大气环流模式。一方面,更高的气温意味着水汽蒸发量激增,大气中蕴含的水汽总量会远超以往。另一方面,环流模式的改变会使得这些水汽在某些地区异常集中。结果就是——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会暴增。连绵不绝的暴雨、短时超强的特大暴雨,会在很多地方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城市内涝。这种由降雨直接引发的洪水,会与冰雪融化形成的洪水叠加,形成更加恐怖的洪灾。”

“还有冰湖溃决这个定时炸弹。高山冰川地区一个极其危险、爆发突然的威胁。”陈星灼的神情变得格外凝重,“在高寒时期,冰川前端或者侧碛垄(冰川搬运堆积形成的天然堤坝)后面,会蓄积融水形成冰湖。随着气温回升,冰川加速后退,冰湖的面积和水量会急剧增大。更可怕的是,支撑这些冰湖堤坝的,可能是冰川冰本身,或者是由冰碛物(碎石泥沙)和冰胶结而成的脆弱结构。当水量积累到极限,或者遭遇一次轻微的地震、一次强降雨导致的湖水压力剧增、甚至仅仅是因为持续升温导致堤坝内部的冰核融化……这些看似平静的冰湖,其脆弱的堤坝就可能在瞬间崩溃!数千万甚至上亿立方米的湖水,会如同脱缰的怒龙,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摧毁沿途的一切。这种洪水被称为‘冰湖溃决洪水(Gcial Lake outburst Flood, GLoF)’。它的特点就是:爆发极其突然、洪峰流量巨大,远超普通洪水、破坏力极其恐怖、且几乎无法预警和有效防御。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冰川密集区,这将是悬在无数下游居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陈星灼的剖析还未结束,“长期的高寒环境,会形成广袤的冻土层。当气温持续回升,这些冻土会开始融化。这不仅仅是地面解冻那么简单。首先,冻土融化会导致地面沉降,破坏建筑、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基础。其次,它会改变土壤结构和渗透性,使得原本排水良好的土地变成沼泽,或者堵塞原有的河道,大大降低区域的排水能力,使得普通的降雨也更容易引发洪涝。第三,也是更危险的,”她的声音低沉下来,“冻土中封存着巨量的有机碳和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冻土融化会将这些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数十倍!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 -> 加剧全球变暖 -> 加速冻土融化和冰川融化 -> 释放更多温室气体……同时,大量甲烷的突然释放,在密闭或低洼区域,还可能形成可燃气体云,遇到明火甚至静电就会发生剧烈爆炸,造成额外的灾难。另外,冻土融化还可能释放出古老的、未知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