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苗乡警事 > 第34章 深山藏蹊跷 旧校有人踪

第34章 深山藏蹊跷 旧校有人踪(2 / 2)

从地图上我看到,杨超然所指的建筑在平地村的最中央,四面都有民居环绕。“这是以前的平地小学,撤销办学后逐渐废弃,近几年又才重新启用的。”

杨超然还告诉我,他们好几次趁夜摸黑去观察过,老远就能看得到学校灯火通明、人影浮动,但是因为四周都是村民的缘故,只要他们试图靠近,学校的灯立即就灭了,而且会跑出来大量的恶犬,凶神恶煞地吠叫不停。

化装成卫生员的同志也反馈,每当他们想要靠近学校的时候,总会冒出一帮老头老太,用侗语言乌拉乌拉地说着什么,反正就是不让他们靠近。而且,他们还能看得到,这所学校包括附近的民居,都装得有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基本是无死角、全方位覆盖。

当然,只要是我党管辖的地方,国家工作人员都可以有正当的理由检查,经过艰难的侦察,杨超然他们不仅确定了源头窝点,还大致梳理出了这个村、或者说是这个窝点的组织架构图。

不出意外地,首先是基层堡垒被攻陷了。

这是一个整村姓马的村子,全村一脉连枝,构成了以家族体系。村支书叫马顺,村长叫马三响,都正当壮年,四十几岁,两人平时里经常在县城和镇街活动。

“这俩应该就是平地村的头目。”杨超然说,从目前的结构来看,整个平地贩毒团伙的构架就是以这两人为顶端。按照杨超然的估测,马顺负责对外联络销售,马三响则负责制造生产,形成了一个链条,下边还有马家玉、马家藤、马家杨、马二宝等一伙人,各自负责着生产、采购运输、销售等任务。

“奇怪的是,这个村资金流水不大。”杨超然说完,他看了看甘小兵,甘小兵立即从文件包里拿出一大叠的银行流水单,几百张全部是平地村村民的账户流水情况。

我认真研究了一会,发现这个村子的资金总量并不大,每月进出就几万元的样子,这就很让人苦恼了。

整村的村民一个月才花几万元,买酱油吗?

“难搞啊。”我不由得叹了口气。本来嘛,相对于刑侦“有案必破”的天然使命而言,在公安内部,禁毒、经侦部门还担负着“造血”的功能,对于那些资金特别雄厚、流动量大的团伙的打击报告,局领导甚至是分管副县长都乐意批准,原因不用说都清楚,办案来钱嘛。

所以,要办平地村这种又不来钱、又要投入很多警力的案件,领导们不太热心,只是迫于危害摆不得不打。

“我估计不是那样。”听到我叹气,甘小兵当然清楚是因为“钱”的原因。他拿起流水单子,仔细给我分析起来。

“只有出项没有进项,说明用的是现金结算。而且,这些资金虽然是从不同账户出去的,但是流向是一致的。”甘小兵指给我看,说不管平地村用哪一个账户出账,但是收账的大多都是一个叫“马一鸣”的人。

甘小兵的意思很明白,他是想强调说,其实不管马顺也好、马三响也罢,他们两个都不是这个窝点的总负责人,这个叫马一鸣的才是真正的控制人。

而这些钱,是马一鸣的分成。

按照甘小兵的分析,这个平地村应该很谨慎的,可能资金来往都走现金交易,只有当需要把钱邮寄出去的时候,才会通过电子交易的方式把钱给汇出去。

那这个马一鸣,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