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77章 狂澜既倒

第577章 狂澜既倒(2 / 2)

陈砥点了点头,目光依旧冷静。李严的倒台在他的预料之中,他更关心的是后续局势的发展。

“汉中战事,因诸葛亮全力支援和我军策应,暂时稳住了。但张合并未退兵,战事恐将转入僵持。”陈砥分析道,“蜀汉经此内耗,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而司马懿,绝不会坐视蜀汉安稳恢复。”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向荆西北部:“传令前出至房陵、上庸的‘荆山营’部队,继续保持对张合侧后的威慑和袭扰,但不必过于冒险,以牵制为主。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回荆西自身。”

他看向马谡:“幼常,蛮夷校尉府的事务要加快。屯田、教化、官市,需更进一步深化。我们要趁此良机,将荆西彻底消化,打造成真正的铁板一块!”

“属下明白!”马谡应道,“另外,关于那条古道……巫县山洞的石门,是否尝试开启?”

陈砥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时机未到。我们对门后一无所知,贸然开启,福祸难料。况且,此乃司马懿心心念念之物,我等若轻易触动,恐引来其疯狂报复。继续严密看守,没有我的命令,绝不可轻举妄动!”

在处理完这些紧急事务后,陈砥铺开纸笔,开始给诸葛亮写信。这一次,他的语气缓和了许多,对诸葛亮迅速稳定朝局、支援汉中的举措表示赞赏,重申了江东维护盟好的立场,并表示荆西将继续保持克制,与巴东罗宪协作,共同维护边境安宁。

这既是对之前“最后通牒”的缓和,也是一种成熟的政治姿态。他知道,一个稳定而非虚弱的蜀汉,更符合江东的利益。

洛阳,大将军府。

司马懿听着来自蜀中的最新战报和政局变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

“李严……果然是个废物。”他澹澹评价道,“如此不堪一击,枉费我一番期待。”

司马师有些焦急:“父亲,诸葛亮迅速掌控了局势,汉中久攻不下,张合将军那边……”

“无妨。”司马懿摆了摆手,“本就是一步闲棋,能搅乱蜀汉至此,已算成功。张合若能趁机拿下汉中,自是意外之喜;若不能,也足以让蜀汉元气大伤,数年之内无力北顾。”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落在了荆西的位置。

“陈砥小儿……倒是沉得住气。”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欣赏,随即又被冷厉取代,“策应汉中,稳定荆西,还能分心去探查古道……此子成长太快,留之后患无穷。”

“父亲,是否要对荆西……”司马师做了个手势。

“暂时不必。”司马懿摇头,“江东陈暮在背后,荆州赵云在侧翼,此时动荆西,代价太大。我们的重心,还是要放在北疆,放在……那条古道上。”

他顿了顿,问道:“‘鹰巢’那边,近来可有异常?”

司马师回道:“据‘山君’密报,谷外窥探者似乎多了些,且手段更为隐秘,不像是乌桓或鲜卑的人,倒像是……专业的情报组织。另外,我们派往永昌探寻古道的人,似乎……失去了联系。”

司马懿眼神微凝:“‘涧’?还是陈砥的人?”他冷哼一声,“看来,他们对这条古道,也越来越感兴趣了。告诉‘山君’,继续蛰伏,没有我的命令,绝不可暴露!至于永昌那边……加派人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定要找到那条路的准确入口!”

他感觉到,自己与江东、与陈砥之间,围绕这条古老通道的暗战,已经悄然升级。

李严的倒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其涟漪还在不断扩散。

南中,李恢在接到朝廷嘉奖和擢升令,以及第一批宝贵的援军粮草后,精神大振。他趁着叛军因李严倒台、外部援助可能中断而军心浮动的机会,果断出击,连续收复了几处被叛军占据的要点,南中战局终于出现了转机。

巴东,太守罗宪在得知李严被罢黜后,长长舒了一口气,立刻着手清理军中李严安插的钉子,整顿防务。对于陈砥通过马谡传递来的善意,他也给予了更积极的回应,双方在边境地区的默契协作明显增强。

汉中,在得到朝廷全力支援和陈砥、赵云侧翼策应后,严颜指挥守军愈战愈勇,顶住了张合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阳平关如同磐石,牢牢钉在蜀汉的北大门口。张合见强攻难以奏效,蜀汉内部危机也已解除,只得改变策略,转为长期围困和骚扰,战事暂时陷入了僵持。

而在荆西,陈砥抓住这难得的和平时机,全力推进内政建设。“荆西山地营”在实战和训练的磨砺下越发精锐;蛮夷校尉府的统治深入到了各个部落的角落;屯田面积不断扩大,新修的陂塘水渠开始发挥效益。整个荆西,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根基渐固的景象。

然而,陈砥心中清楚,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北方的司马懿绝不会甘心失败,那条神秘的古道背后隐藏的秘密尚未揭开,蜀汉在经历重创后与江东的关系也将进入新的微妙阶段。

他站在夷陵城头,望着北方苍茫的群山和西边隐约的蜀地轮廓,知道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多,更严峻。但他已然不再是那个初来荆西、忐忑不安的少年都督。历经磨砺,手握强兵,深耕根基,他已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实力,去迎接任何风浪。

狂澜既倒,危局暂解。但天下这盘大棋,远未到终局。新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