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45章 僵局之下

第545章 僵局之下(1 / 2)

---

秭归城下的血腥僵局,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缓和,反而像一锅文火慢炖的浓汤,仇恨与猜忌在其中不断发酵、蒸腾。

蜀军大营,中军帐内。

廖化盯着面前粗糙的沙盘,上面代表秭归城的小木块依旧顽固地矗立着,周围插满了代表蜀军进攻受挫的红色小旗。他眼角深刻的皱纹里嵌满了疲惫与焦躁,连日的强攻不下,不仅损耗兵力,更消磨着这支哀兵的锐气。

“元福(周仓字),伤亡统计出来了?”廖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周仓猛地一拳砸在桉几上,震得杯盏乱跳:“又折了四百多弟兄!娘的!陈砥那黄口小儿,仗着城坚弩利,像个缩头乌龟!”

“不是乌龟,是刺猬。”一旁沉默的陈到开口了,他性情沉稳,虽同样悲愤,但更显冷静,“秭归城防经过赵云、陈砥多年经营,异常坚固。我军缺乏足够的重型攻城器械,强攻确实损失太大。而且……江东水军虽未敢与我军主力在江面决战,但其依托水文地利,不断袭扰我粮道,前日火灾,损失不小。”

廖化何尝不知?但陛下的期待,丞相(虽未明言,但他能感受到那股压力)的默许,还有无数弟兄血染沙场的仇恨,都让他无法下令停止进攻。“不能再拖下去了!陛下龙体……等不起!关君侯的仇,也等不起!”他赤红的眼睛里布满血丝,“传令,从明日始,分批次,昼夜不停,轮番佯攻,疲敝守军!同时,向成都再次请求,速调攻城井阑、冲车!”

他心中还有一个隐忧未曾说出: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对季汉国力的消耗是巨大的。北方的魏虎视眈眈,若久战不决,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打破僵局!

然而,一股潜流已经开始在蜀军内部悄然流动。一些中下层军官和士卒,在经历了最初的狂热和接连的挫败后,看着身边熟悉的袍泽不断倒下,心中不免产生了疑问:为了那场语焉不详的“哨卡袭击”和一次边境巡哨的冲突,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真的值得吗?为何魏军没有任何动静?一些关于“魏国细作挑拨”的流言,开始在营地里隐秘地传播,虽然立刻被弹压,但怀疑的种子已然播下。

秭归城内,压力同样巨大。

陈砥巡视着城防,看着士卒们带着倦容却依旧警惕的面孔,看着民夫们穿梭搬运守城器械和照顾伤员的忙碌身影,心中沉甸甸的。守城物资消耗极快,尤其是箭矢和滚木礌石。虽然襄阳的补给线还在尽力维持,但蜀军水师的封锁越来越严。

“太守,箭矢存量已不足三万支,滚木也快用完了。是否动用最后的储备?”军需官低声禀报。

“用!但告诉将士们,省着点用,瞄准了再放!”陈砥果断下令,“组织城中青壮,连夜赶制!拆掉部分无人居住的破损房屋,取其梁柱!”

“诺!”

苏飞走了过来,低声道:“叔至,派去送信的人,还没有消息。”

陈砥眼神一黯,随即恢复平静:“不急,此事急不得。就算送到了,诸葛丞相也需要时间权衡。”他看向城外连绵的蜀军营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守得越久,我们的筹码就越重,和平的希望……或许就越大。”

他心中清楚,那封密信是希望,但绝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秭归城破,荆西门户洞开。

“苏将军,樊将军,”陈砥召集主要将领,“我们不能一味死守。我意,挑选死士,由苏将军统领,预备在关键时刻,出城逆袭,打击蜀军要害!樊将军,你负责组织城内丁壮,在主要街道构筑巷战工事,做好……巷战准备!”

苏飞眼中精光一闪:“末将领命!”

樊友脸色一变,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重重抱拳:“遵令!”

秭归城,如同一张逐渐拉满的弓,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与秭归前线的血肉横飞相比,许都的大将军府则是一片智谋交锋的暗室。

司马懿正在听取司马师的汇报。

“父亲,秭归战事已逾半月,双方伤亡累计恐已近万,战局依旧胶着。诸葛亮似乎有意控制进攻强度,但廖化求战心切。江东方面,陈砥守得极稳,荆北赵云调动频繁,但主力仍在防备张合将军。”

司马懿轻轻敲击着桌面,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听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诸葛亮在控制节奏?他是不想国力消耗过甚,还是……起了疑心?”他微微眯起眼睛,“那个‘灰隼’,最近有消息吗?”

司马师答道:“‘灰隼’在成都散布谣言颇为顺利,蜀汉主战派情绪高涨。不过……他提到,最近成都似乎有一股暗流在探查关于边境冲突的‘真相’,手法很隐秘,像是诸葛亮的人。”

“哦?”司马懿眉头微挑,“看来,我们的孔明先生,并非完全被情绪蒙蔽。他在给自己留后路。”他沉吟片刻,“告诉‘灰隼’,暂时收敛,潜伏更深。必要时……可以丢出几个无关紧要的替死鬼,满足一下诸葛亮的‘探查’。”

“父亲的意思是?”

“让诸葛亮查到一点‘东西’,让他以为自己的怀疑是对的,但又不能是足以立刻扭转战局的铁证。这样,他才会在‘战’与‘和’之间更加摇摆,秭归的战事才能继续拖下去,消耗下去。”司马懿的嘴角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至于江东那边……陈暮和庞统也不是易与之辈,他们必然也在全力寻找我们的破绽。”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掠过秭归,最终停留在襄阳和宛城(南阳)之间。

“张合那边情况如何?”

“张将军依父亲将令,一直称病不出,宛城守军也表现出守势。不过,近日侦骑发现,赵云似乎从北线秘密抽调了部分兵力西移。”

“很好。”司马懿点点头,“让张合继续‘病着’,但可以‘偶尔’露出一点破绽,比如粮草运输的护卫似乎不那么严密了……看看赵云敢不敢赌这一把。他若敢抽调更多兵力援救秭归,就是我们的机会。”

这是一盘大棋,司马懿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秭归一隅。他在耐心等待,等待吴蜀流尽鲜血,等待荆州防线出现真正的漏洞。

“还有,”司马懿忽然想起什么,“江淮方向,陆逊和魏延新胜,士气正旺。告诉曹休,不许再主动挑衅,固守即可。我们要给吴公国一种错觉,仿佛我大魏的注意力,完全被西边的战事吸引了。”

“父亲高明!”司马师由衷赞道。

司马懿摆摆手,目光深邃:“棋局才刚刚开始。最终的胜负,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谁更能忍耐,谁更看得清那稍纵即逝的……转机。”

建业,吴公宫的气氛同样凝重。

陈暮看着舆图室墙壁上那幅巨大的荆州地图,目光在秭归的位置停留了许久。来自前线的战报和庞统、徐庶的情报汇总,都摆在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