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40章 成都悲讯

第540章 成都悲讯(1 / 2)

---

武耀三年的深秋,一股沉重的悲意,如同巴山蜀水间挥之不去的湿冷雾气,笼罩了成都。

汉寿亭侯、前将军、假节钺,被誉为“万人敌”的蜀汉擎天之柱——关羽,因旧伤复发,加之年事已高,药石罔效,于府中溘然长逝。

消息传出,举国皆惊,万民缟素。成都城内,白幡如雪,哭声震天。这位一生忠义、威震华夏的名将,其存在本身便是蜀汉政权的一面精神旗帜。他的离去,对刚刚经历荆州易主、正处于艰难开拓期的蜀汉而言,不啻于折一臂膀,更是对所有人信心的沉重一击。

皇宫之内,昭烈帝刘备闻讯,当场呕血,昏厥过去。醒来后,泪流不止,数日不朝,只是反复摩挲着当年桃园结义时打造的雌雄双股剑之一(雄剑在关羽处),喃喃呼唤着“二弟”。他与关羽,名为君臣,实为兄弟,情逾骨肉。关羽的离世,不仅让他痛失手足,更让他感到一种支撑江山的巨柱轰然倒塌的茫然与恐惧。

丞相府中,诸葛亮手持噩耗,久久伫立窗前,一向平静如水的面容上也难掩深切的悲戚与凝重。他不仅痛惜失去了一位足以威震敌国的绝世虎将,更忧心于关羽离去后带来的权力空白、军心震荡,以及……陛下那难以承受的悲痛。

“云长……终是先走一步了。”诸葛亮一声长叹,充满了无尽的惋惜。他立刻下令,以最高规格为关羽治丧,并亲自撰写祭文,追思其功绩与忠义。同时,他不得不强忍悲痛,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稳定朝局,并思考着如何安抚陛下,以及应对可能因关羽离世而产生微妙变化的外部局势。

荆北,襄阳。

当关羽病逝的消息,经由商旅和官方渠道几乎同时传来时,这座与蜀汉有着复杂历史渊源的城市,也陷入了一种异样的沉寂。

州牧府内,赵云手持文书,默然良久。他与关羽相识于微末,同属公孙瓒麾下,后又先后追随先主(刘备),虽非结义,却也是多年的袍泽故交。关羽那份傲岸下的忠勇,他是深知的。

“云长兄……一路走好。”赵云对着西方,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神色肃穆而感伤。他吩咐下去,在襄阳城内择一清净处,设立灵位,允许蜀汉旧部及敬仰关羽的军民前往祭奠。

黄忠的反应则更为直接,他猛灌了一口酒,将酒坛重重顿在桌上,红着眼眶骂道:“关云长这老匹夫!当年在长沙,与老子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怎么说走就走了!这天下,又少了一个能痛快厮杀的好对手!”骂声虽粗豪,其中的痛惜之意却显而易见。

而陈砥,在听闻这个消息时,心情最为复杂。他虽未与关羽有太多直接交集,但他自幼便听着父亲陈暮讲述与关羽在江东并肩作战、惺惺相惜的往事。他知道,父亲内心深处,对这位义薄云天的汉寿亭侯,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敬重与友情。当年关羽因伤病离开江东返回蜀中,父亲曾怅然若失许久。

他走到太守府庭院中,命人取来一坛好酒,斟满两杯。一杯洒于地上,以祭这位曾照亮一个时代的将星;另一杯,他举杯遥敬西方,轻声自语:“关君侯,当年您助我父稳定江东,此情我江东上下铭记。愿您英灵不昧,佑护这纷乱天下,早日重归安宁。”

他能够想象,此刻身在建业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时,会是何等心情。那不仅是失去一位故友,更是见证一个时代的渐渐落幕。

许都,大将军府。

司马懿接到细作密报,确认关羽死讯,他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混合着惊愕与狂喜的神情。

“关羽……死了?!”他反复确认了几遍,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心头一块压了多年的大石。关羽的勇武与威名,曾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尤其是当年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几乎让曹魏政权动摇。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司马懿难得地失态,在密室中来回踱步,“蜀汉失此栋梁,如断一臂!刘备痛失手足,必方寸大乱!诸葛亮纵有通天之能,短期内也难觅替代关羽之人选!此乃千载良机!”

他立刻召集心腹谋士与将领。

“蜀汉新丧大将,国内必然动荡。其防御重心,短期内必集中于永安、汉中,以防我趁虚而入。”司马懿目光灼灼,“如此一来,其对荆北江东的警惕,或可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