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令魏延……”
陈暮顿了顿,手指重重地点在合肥位置上:“江淮都督魏延,所部由守转攻!目标——寿春以西,淮河沿岸之魏军据点!不必求攻城略地,但要打得狠,打得疼!要让司马懿知道,我江东非但无惧两线压力,更有能力在其防线之上,撕开一道口子!”
“主公,魏延新镇江淮,兵力不足,主动进攻,是否太过行险?”徐庶担忧道。
陈暮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正因为他新至,司马懿才会轻视!正因为他兵力不足,才会出乎司马懿意料!孤就是要用魏延这柄利刃,去捅一捅司马懿以为最稳固的腰眼!至于兵力……令邓艾所部,由暗转明,配合魏延行动!告诉他,孤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十日之内,必须让淮河对岸的魏军,感受到切肤之痛!”
“第四,”陈暮看向庞统和徐庶,“以孤的名义,起草两份国书。一份送汉中,质问诸葛亮背弃盟约、无故兴兵之罪!措辞要严厉!另一份送许都,‘提醒’曹叡和司马懿,勿要轻信蜀人挑拨,重蹈巢湖覆辙!”
这一连串的应对,守西线,稳江北,攻江淮,外交斥责,环环相扣,既展现了强硬姿态,又包含了精妙的战术欺骗与反击。尤其是启用魏延和邓艾在江淮方向发动有限攻势,堪称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
“主公英明!”庞统、徐庶等人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深意,齐声领命。
建业的决断,化作一道道命令,迅速传向各方。一场由蜀魏挑起的风波,即将引发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连锁反应。
合肥都督府内,魏延接到陈暮的旨意时,先是一愣,随即一股久违的战意与豪情直冲顶门!
主动进攻!目标淮河南岸魏军据点!
他原本以为还需要一段时间整顿内部,积蓄力量,没想到机会来得如此之快!而且,主公竟然将配合行动的任务,交给了神秘消失许久的邓艾!
“士载……原来你去了那里!”魏延看着地图上芍陂的位置,恍然大悟,心中对陈暮和庞统的布局深感敬佩。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擂鼓聚将。
“主公明令!着我江淮所部,主动出击,打击淮河南岸魏军,扬我国威!”魏延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他迅速下达作战指令:
“第一路,由本督亲自率领,步骑三千,自合肥新城出发,沿肥水北上,做出直扑成德的态势,吸引寿春魏军主力注意!”
“第二路,命水军都尉,率战船五十艘,精兵一千,沿淮河向西游弋,寻机攻击魏军沿河水寨、巡哨船只!”
“第三路,也是关键一路!”魏延目光炯炯,“待我军主力与魏军在成德方向对峙之时,邓艾将军所部,自芍陂秘密基地出动,利用熟悉之水路,突袭魏军防御相对薄弱的安丰津!焚其粮草,毁其营垒,而后迅速撤回!”
这个计划,虚实结合,正面佯攻吸引注意,侧翼奇兵直捣要害,正是兵法精髓。而邓艾的奇兵,更是计划成败的关键。
“诸位,此战关乎主公大计,关乎我江淮军威!只许胜,不许败!”魏延环视众将,语气斩钉截铁。
“末将等,誓死效命!”众将轰然应诺,战意高昂。
随着魏延一声令下,沉寂已久的江淮吴军,如同睡醒的猛虎,亮出了锋利的爪牙,向着北岸的敌人,扑了过去!
就在魏延磨刀霍霍,准备在江淮掀起波澜的同时,遥远的汉中,丞相府内,诸葛亮看着江东使者送来的那份措辞严厉的国书,轻轻叹了口气。
“陈明远……果然不肯退让半步。”他将国书递给一旁的马良。
马良看完,皱眉道:“丞相,江东反应如此激烈,甚至反责我背盟,看来其内部已然稳固,无隙可乘。我军是否……”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地望向东方:“陈暮此举,在意料之中。他若退让,反而不像他了。不过,他选择在西线固守,却令魏延在江淮挑衅……此中意味,颇值得玩味。”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告诉李严,江陵方向,攻势可稍缓,保持压力即可。重点,转向旌阳,做出志在必得之势,看看赵云如何应对。同时,密切关注江北与江淮动向,尤其是……魏延的进攻,到底能打到什么程度。”
诸葛亮敏锐地察觉到,陈暮的应对核心,似乎并不在西线,也不在江北,而在那个刚刚被重新启用的魏延身上。这步棋,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的意图。
而在许都,司马懿接到江东国书和寿春方面传来的、关于吴军异动的消息时,阴沉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些许凝重。
“魏延主动进攻?陈暮想干什么?”他踱步到地图前,看着淮河防线,“示强于外?还是……另有所图?”
他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对劲。以陈暮的沉稳,不应该在内部初定、两面受敌的情况下,如此急切地让一个“败军之将”在非主攻方向发动进攻。
“令寿春守军,谨慎应对,以守为主,摸清魏延真实意图。另,加派细作,重点探查芍陂、安丰津一带,我总觉得……那里似乎有什么我们忽略的东西。”司马懿下达了指令。
风,起于青萍之末。魏延在江淮的这次有限攻势,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改变着天下三大巨头原有的布局与节奏。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似乎正在这看似局部的冲突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