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01章 江淮新风

第501章 江淮新风(1 / 2)

---

合肥古城,历经战火,城墙上的斑驳痕迹无声诉说着往日的惨烈。魏延一身崭新的明光铠,外罩猩红披风,骑在神骏战马上,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缓缓踏入这座即将由他镇守的城池。

与昔日身为西线都督、车骑将军时的煊赫相比,此番赴任江淮都督,场面要简朴许多。没有万人空巷的迎接,只有合肥当地留守的官吏和部分驻军将领,在城门口依礼相迎。他们的眼神中,带着好奇、审视,或许还有几分因他“败军之将”名声而生的疑虑。

魏延面色沉静,目光锐利地扫过迎接的人群和城防布局,心中那股久违的、执掌一方权柄的豪情与压力同时涌起。他不再是那个被困在建业宫墙内、只能旁观政争的散骑常侍,也不再是那个在西线需要仰赵云鼻息、束手束脚的客将。在这里,他是主官,是都督,一言可决万千人生死,一行可定江淮之安危!

“末将(下官)等,恭迎魏都督!”众人齐声见礼。

魏延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问道:“城中现有兵马几何?粮草储备如何?防务部署、城防工事图册,可曾备好?”

负责军事的校尉和负责民政的功曹连忙上前,一一禀报。魏延听得极其认真,不时打断询问细节,显示出与以往只重冲杀不同的、对全局事务的关切。

入主都督府后,魏延更是雷厉风行。他并未急于宴请地方豪绅或整顿军务,而是首先下令,调阅近年来江淮地区的所有卷宗——包括户籍、田亩、税赋、刑狱、水利、匪情等等。

“都督,这些卷宗浩如烟海,是否……”功曹面露难色。

魏延眉头一拧,虽未发怒,但那股久居上位的威势已然透出:“本督既来此镇守,岂能不知此地详情?给你三日时间,将所有重要卷宗整理归类,送至本督书房!若有延误,军法从事!”

“是!是!下官遵命!”功曹吓得冷汗直流,连忙退下安排。

接下来的几日,魏延几乎足不出户,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之中。他不再是那个只凭勇力判断战机的猛将,而是努力学着像陈暮、像陆逊那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梳理出问题的关键,寻找治理的方略。

他发现,江淮地区的情况确实复杂。此地夹在江北核心区与曹魏势力范围之间,长期处于拉锯状态,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许多大族都与北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新政阳奉阴违。水匪湖寇依托复杂水网,时常劫掠,剿而不绝。民生虽比战乱时稍好,但负担依然沉重,水利失修,土地兼并问题突出。

“难怪主公告诫我需刚柔并济……”魏延放下手中一份关于豪强隐匿田亩的报告,揉了揉眉心,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此地,确实不是单凭勇力就能治理好的。

就在魏延忙于梳理江淮内部情况的同时,一支规模不大的船队,正悄然沿着濡须水,向西北方向航行。船队打着商旅的旗号,但船上之人,却个个眼神精悍,动作矫健,为首的,正是扬烈将军邓艾。

邓艾此前一直与魏延共守东关,以沉稳果敢、善于筑城屯田而着称。魏延调任江淮都督后,邓艾并未随行,而是接到了陈暮通过庞统下达的密令。

船队的目的地,并非曹魏重兵布防的合肥旧城(此时在曹魏控制下,与魏延驻守的吴军新城对峙),而是更靠近淮河的一片名为“芍陂”的区域。此地河网密布,地势低洼,时有水患,并非传统的军事要冲,也因此,曹魏在此地的防备相对松懈。

“将军,前方就是芍陂腹地了。”一名斥候禀报道。

邓艾站在船头,望着眼前这片看似荒芜、芦苇丛生的水域,目光沉静。他摊开一张精细的舆图,上面标注着常人难以察觉的水道深浅、土质情况以及几处地势稍高的土丘。

“主公与庞尚书果然深谋远虑……”邓艾喃喃自语。陈暮和庞统给他的密令,并非让他去正面攻坚,而是让他效仿当年在东关的做法,在这片被视为“无用之地”的芍陂区域,秘密建立一处前进基地!

任务有三:其一,利用复杂水文和芦苇荡掩护,修建隐蔽的水寨、粮仓和小型船坞,囤积物资,训练水军;其二,勘测地理,寻找可能被利用的进军通道或设伏地点;其三,就近监视曹魏在寿春以西、淮河一线的动向,并伺机招揽、安抚流亡至此的北地百姓,以为耳目和兵源。

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细致工作的长期任务,风险高,见效慢,却可能在未来某场大战中,起到出其不意、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而邓艾,正是执行此类任务的最佳人选。

“传令下去,分散入苇荡,按甲三号方案,择地立营。多设暗哨,谨防魏军斥候。”邓艾沉声下令,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