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练气七重(2 / 2)

说着,他还在油纸包外系上了彩色的细麻绳,方便提着。

“一共二十文钱。” 掌柜将包裹好的糕点递过来。

林邑川掏出碎银付了钱,小心地将糕点放进布包,又轻轻按了按,确保油纸没有破损。

离开 “甜香园”,林邑川没有立刻离开城西。

他记得母亲爱用蜂蜜泡水,尤其是凡品的槐花蜜,清甜不腻。

他顺着街道往前走,很快看到一家 “蜜香铺”,铺子门口摆着几个陶罐,里面装着不同种类的蜂蜜,罐口贴着标签:“槐花蜜”“枣花蜜”“桂花蜜”。

“掌柜,要一小罐槐花蜜。” 林邑川指着标签说道。

掌柜是个年轻小伙,热情地给他舀了一罐:“客官好眼光,这槐花蜜是今年春天新采的,最是清甜,泡水、抹糕点都好吃。”

付了五文钱,林邑川将蜂蜜罐小心地放进布包内侧,与糕点隔开 —— 生怕蜂蜜洒出来,沾到糕点。

他提着沉甸甸的布包,站在街道上,看着来往的行人,心中满是暖意。

这些看似普通的糕点和蜂蜜,虽不如修仙界的灵食珍贵,却藏着他对母亲的牵挂。

他调整了一下布包的位置,朝着青石城的方向走去,脚步比来时更轻快了几分。

第三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林邑川便抵达了青石城。

与四重城的黄土城墙不同,这座凡城的城墙由青灰色岩石砌成,虽只高一丈八尺,却透着几分硬朗 —— 正如这里以 “铁匠铺” 闻名的特质。

刚走到城门口,便能看到两侧商铺的招牌:“王记铁匠铺” 的木牌上刻着一把长刀,“李记铁器” 的幌子上缀着铁环,风一吹便发出 “叮当” 的轻响。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铁屑味与炭火味,混杂着清晨的露水气息,格外提神。

林邑川随着稀疏的行人走进城门,街道两旁的铁匠铺大多已开门。

有的铺子前,铁匠师傅正用大锤敲打烧红的铁块,“叮叮当当” 的打铁声此起彼伏,火星溅落在地面的铁砧上,瞬间冷却成黑色的铁屑;

有的铺子则将打好的兵器摆在门口,长刀、短剑、斧头整齐排列,阳光洒在凡铁打造的兵器上,泛着冷冽的光。

他没有犹豫,径直朝着城中心的 “诚信铁匠铺” 走去 —— 来之前,他从一位凡人商贩口中打听得知,这家铺子的铁匠师傅手艺最好,打的兵器不仅锋利,还特别耐用,最适合武馆使用。

父亲在大丰城开武馆教凡人子弟炼体,武馆里的兵器大多是旧的,有的刀身已卷刃,有的刀柄松动,正好趁这次机会买几把新刀送过去,也能让父亲省些心力。

走进 “诚信铁匠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铺子不大,中间摆着一个巨大的铁砧,旁边是烧得通红的炭火灶,一位光着膀子的壮汉正挥着大锤,对着烧红的铁块猛砸。

壮汉皮肤黝黑,手臂上的肌肉虬结,每一次挥锤都带着十足的力道,铁块在他手下渐渐变成长刀的形状。

听到脚步声,他停下手中的大锤,用搭在肩上的粗布擦了擦额头的汗,看向林邑川:“客官买兵器?是自己用,还是武馆用?”

“给家里武馆买的。” 林邑川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长刀上 —— 这些刀都是刚打好的,长约三尺,刀身呈淡青色,刀刃磨得发亮,刀柄用硬木制成,还缠着防滑的麻绳。

他走上前,伸手握住一把刀的刀柄,入手沉甸甸的,能清晰感觉到刀身的重量与平衡感 —— 这刀虽无修仙界的灵气,却完全符合凡体炼体修士的使用需求,挥砍时既能用上力,又不会因太重而影响速度。

“师傅,这刀多少钱一把?” 林邑川指着墙上的长刀问道,“我要三把,最好是今早刚打好的,能保证锋利度。”

壮汉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客官好眼光!这刀是今早刚淬火的,一共打了五把,还剩三把。你看这刀身,用的是城外黑石山的凡铁,烧红后反复锻打了二十次,刀刃淬火三次,别说砍木头,就算砍石头也不会卷刃!”

他边说边取下一把刀,用手指弹了弹刀身,“铛” 的一声脆响,声音清亮,没有丝毫杂音

“一把一两银子,三把算你三两银子,不还价。” 壮汉拍了拍刀身,“我这价格在青石城最实在,你去别家问,同等手艺的刀,至少要一两二钱银子一把。”

林邑川没有犹豫,从怀中掏出三两银子递过去 。

壮汉接过银子,小心地收好,然后从柜台下拿出三块粗布,将三把长刀一一包裹好。

每包一把刀,他都会仔细检查刀刃,确保没有划痕,再将刀柄处的麻绳缠紧,才递给林邑川:“客官拿好,这粗布防潮,路上别让刀身受潮生锈。要是用着好,下次再买兵器,还来我这!”

林邑川接过包裹好的长刀,入手沉甸甸的,心中满是踏实。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父亲平时爱用凡铁匕首防身,便指着柜台里的匕首问道:“师傅,还有凡铁匕首吗?要小巧些的,方便随身携带。”

壮汉从柜台里拿出两把匕首,递给他:“这是昨天刚打好的,刀身三寸长,刀刃锋利,刀柄用的是软木,揣在怀里不硌得慌。一把五钱银子,两把算你八钱银子。”

林邑川付了钱,将匕首小心收好 —— 这两把匕首,一把给父亲防身,另一把给母亲使用。

离开铁匠铺,林邑川提着装有长刀的包裹,没有立刻离开青石城。

他想起父亲平时爱喝两口凡品米酒,尤其是陈年的米酒,口感醇厚,还能解乏。

父亲教子弟炼体,每天都要示范动作,累了的时候喝上一小碗米酒,便能缓解疲惫。

他顺着街道往前走,很快在城西街口看到一家 “老陈酒铺”,铺子门口摆着几个巨大的陶罐,罐口贴着 “陈年米酒” 的红纸。

走进酒铺,掌柜是个六十岁左右的老者,正坐在柜台后擦拭酒壶。

看到林邑川,他笑着问道:“客官买酒?是自己喝,还是送人的?”

“给父亲买的,他爱喝米酒。” 林邑川说道,“掌柜,有没有陈年的米酒?要口感醇厚些的,最好能保存久点。”

老者眼睛一亮,从柜台下搬出一个陶坛:“客官算是问对人了!这是我家窖藏了三年的米酒,用的是本地的糯米,加了桂花发酵,口感甜润,还不上头。凡人喝了能解乏,练体的人喝了还能活络筋骨。”

他打开坛口的泥封,一股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还带着淡淡的桂花香。

“怎么卖?” 林邑川问道。

“一坛五斤,一两银子。” 老者说道,“我给你装在陶壶里,方便携带,密封好能保存半个月。”

林邑川点头同意,老者取来两个陶壶,将米酒小心地倒入壶中,然后用软木塞封好口,再用蜡油将封口处封紧。

“这样就不怕洒了,也不怕漏气。” 老者将陶壶递给林邑川,“客官要是觉得好喝,下次再来,我给你算便宜点。”

林邑川付了银子,将陶壶小心地放进包裹内侧,与长刀隔开 —— 生怕米酒洒出来,沾到刀身。

他提着沉甸甸的包裹,站在酒铺门口,看着街道上渐渐多起来的行人,心中满是暖意。

这两壶米酒,藏着他对父亲辛劳的心疼。

他调整了一下包裹的肩带,朝着大丰城的方向走去,脚步比来时更坚定了几分 —— 离父亲越来越近,离那份久违的亲情也越来越近。

第三日傍晚,林邑川终于抵达大丰城。

这座凡城比前两座更大,街道更宽,城门口的守卫穿着制式铠甲,显然是有官府管辖。

他朝着城东的 “林氏武馆” 走去。

路过城中心的集市时,林邑川停下脚步。

他看到一家 “草药铺”,铺内摆着凡品草药:当归、黄芪、枸杞,还有几盆翠绿的凡植。掌柜介绍说:“这是‘长青草’,凡品灵植,放在家里能净化空气,还能泡水喝,补气血。”

林邑川心中一动 —— 父母练体,气血消耗大,长青草泡水正好能补身;

武馆人多,空气混杂,摆几盆长青草也能改善环境。

他买了五盆长青草,又买了两斤当归、一斤黄芪(给母亲炖汤用),才提着布包,朝着武馆的方向快步走去。

夕阳西下,大丰城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

林邑川站在 “林氏武馆” 门口,看着门楣上熟悉的匾额,心中满是激动 —— 武馆的大门敞开着,里面传来子弟练拳的喝喊声,隐约能听到父亲熟悉的嗓音。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麻布衫,迈步走了进去 —— 离家近半年,他终于回来了,带着满是牵挂的礼物,也带着能守护家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