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练气七重(1 / 2)

雷鸣山脉的晨雾还未散尽,林邑川快步回到之前的山洞营地。

洞口两侧的二品低阶防御阵旗依旧矗立,淡青色的防护光膜在晨光中泛着微光,灵识扫过,洞内没有任何外人闯入的痕迹 —— 这处临时营地,是他突破与筹备归乡的最后屏障。

进入山洞后,林邑川第一时间加固防御。

他将防护阵盘激活,并把聚灵阵盘摆在中央激活,淡金色的灵光顺着阵纹蔓延,虽不如修仙坊市的聚灵阵浓郁,却也能勉强汇聚天地灵气,为祭炼提供稳定的环境。

接着,他仔细检查洞口的防御阵旗,确认阵旗灵力充足后,又在洞口撒了一把 “断灵砂”—— 这是从环山坊市杂项铺买来的凡品砂粒,虽无法阻挡修士,却能隔绝凡人靠近,避免祭炼时被打扰。

做完防护,他才从贴身衣袋里取出用遮灵布包裹的储物戒。

黑色戒身泛着乌光,表面刻着早已模糊的凡人花纹(非正筑基刻意为之,伪装成凡物),戒面中央嵌着一颗暗沉的黑石,正是储物戒的核心。

林邑川将遮灵布掀开,指尖摩挲着戒身,灵识探入 —— 戒内空间约六十立方米,禁制虽陈旧,却牢牢锁住内部气息,需用自身灵力缓慢渗透才能祭炼。

他盘膝坐下,将储物戒放在膝上,运转《白诀》功法。

丹田内的六大气旋缓缓转动,一缕精纯的灵力顺着经脉流向指尖,轻轻触碰到戒身。

与修仙灵戒不同,这枚戒指的禁制更 “温和”,没有剧烈的抵抗,反而像海绵般吸收着灵力 —— 显然是非正筑基为了方便后人祭炼,特意弱化了禁制强度。

灵力顺着戒身纹路缓慢游走,半个时辰后,戒面中央的黑石突然亮起微弱的光。

林邑川心中一喜,加大灵力输出,让灵力在戒内形成属于自己的印记。

当最后一缕灵力完成印记刻画时,戒指突然微微震动,乌光瞬间收敛,随后竟缓缓 “融入” 他的左手无名指 —— 从外表看,手指上空空如也,既无灵力波动,也无任何痕迹,唯有灵识能感知到戒指的存在,仿佛与身体天生一体。

“竟能完全隐藏,非正前辈考虑得真周全。” 林邑川心中赞叹。

他立刻开始转移物品:将储物袋里的一万块下品灵石、古府所得的五千块下品灵石、中介灵晶和二十块中品灵石,整齐堆在戒内角落;

雷纹虎内丹、虎皮、给父母准备的一百五十斤炕干虎肉,放在戒内另一侧;

连之前绘制的三品符箓、金路飞剑等法器,也一一收入 —— 灵戒空间规整,比普通储物袋更安全,还不用担心灵气散逸。

做完这一切,他看着左手,指尖划过无名指,感受着灵戒的存在,心中多了几分踏实 —— 有了这枚隐藏灵戒,归乡路上即便遇到凡人,也不会暴露修士身份。

祭炼完灵戒,林邑川立刻投入修炼。

他取出两颗雷纹虎王内丹(练气十重妖兽内丹,蕴含浓郁的凡火属性灵气,适合凡体修士吸收),放在膝上,又将一千块下品灵石围绕聚灵阵摆成圆形 —— 突破练气七重需要大量灵气,聚灵阵提供基础,灵石则作为应急补充,确保灵力不中断。

运转《白诀》功法,天地灵气顺着聚灵阵汇入体内,与虎王内丹的灵气交织,缓缓流入丹田。丹田内的六大气旋在灵气滋养下,转速越来越快,尤其是第六颗一尺长的气旋,表面的灵光愈发浓郁,灵气密度已达练气六重圆满的极限。

林邑川将灵识沉入丹田,仔细感知每一丝变化:前五枚气旋稳定如磐石,唯有第六枚气旋,在灵气冲击下,边缘偶尔会泛起细微的涟漪,像是在积蓄力量,等待突破的契机。

这五日里,他除了每日服用一颗凝神丹稳定心神,几乎不眠不休。

饿了便吃几块炕干虎肉,渴了便喝几口灵泉水,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修炼上。

随着时间推移,丹田内的灵气越来越活跃,第六枚气旋的转动也越来越快,终于在第五日清晨,他感觉到气旋边缘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 突破的时机到了!

林邑川深吸一口气,将最后一颗虎王内丹的灵气全部引导至丹田,同时捏碎身旁的五十块下品灵石,让浓郁的灵气顺着经脉涌入。

“轰 ——” 丹田内传来一声细微的灵力炸响,第六枚气旋的裂痕瞬间扩大,灵气如潮水般从裂痕中溢出,在丹田另一侧缓缓凝聚。

第七枚气旋的形成过程异常清晰:起初只是一团散乱的灵气雾,在《白诀》的引导下,渐渐凝聚成米粒大小的气团,随后在灵气的持续注入下,慢慢膨胀到一寸大小,表面泛着与其他六枚气旋一致的青白光。

当第七枚气旋稳定下来时,七大气旋突然形成 “七星环”,灵气在环中顺畅流转,没有丝毫滞涩。

一股远超以往的灵力顺着经脉流遍全身,经脉被拓宽近两成,之前练气六重时的灵力滞涩感彻底消失。

林邑川忍不住释放灵识 —— 范围涨到四十三米。

他尝试释放火球术,连续释放一百七十个后,丹田内的灵力仍有三成剩余 —— 灵气总量比练气六重时提升了近二成,足以应对任何练气圆满修士的挑战。

突破后,他没有停歇,又用一天时间巩固境界。

待灵力完全稳定,便将修为压制到练气四重圆满 —— 归乡路上要经过三座凡城,修为太高反而容易引起注意,练气四重的气息,在凡人眼中与普通武者无异,最是安全。

出发前,林邑川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彻底清理自身痕迹。

他从储物戒中取出灵泉水,在山洞角落简单搭了个临时浴棚,将全身衣物脱下,用灵泉水反复清洗 —— 灵泉水有微弱的净化作用,能洗去附着在衣物上的跟踪标记(无论是修士的灵识印记,还是凡人的追踪粉)。

洗完澡后,他换上一套全新的凡人衣物:粗布短打(深蓝色,是凡人间最常见的样式)、布鞋(鞋底纳了千层底,适合长途行走)、外罩一件灰色麻布衫(能遮挡身形,不易引人注目)。之前的修士服饰则被他用灵火焚烧成灰,混入山洞外的泥土中 —— 一丝一毫的修士痕迹,都不能带入凡城。

接着,他检查随身物品:只带了少量凡品碎银(从环山坊市兑换的,用于在凡城消费)、一个凡品布包(装即将购买的特产)、一把凡铁匕首(防身用,避免暴露法器)。储物戒则完全隐藏,连灵识都刻意收敛,确保从外表看,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远行武者。

林邑川取出凡品地图(非修仙界地图,只标注凡人城池与道路),在上面标记归乡路线:雷鸣山脉→四重城(凡城,约一天路程)→青石城(凡城,约半天路程)→大丰城(凡城,父母开武馆之地,约半天路程)。

这条路线全程避开修仙坊市,只走凡人道路,虽比直接返回多花两天时间,却能最大程度保护父母 —— 他知道,父母只是炼体修为,若被修士盯上,毫无反抗之力。

“四重城以糕点闻名,母亲爱吃甜食,正好买些;

青石城的铁匠铺有名,父亲武馆需要兵器,可买几把凡铁刀,另外还有一些好酒;

大丰城是终点,再给武馆买点凡植,净化空气。”

林邑川在地图上标注出每个城市的采购目标,心中满是期待 —— 离家近半年,终于能亲手给父母带些礼物,弥补不能常伴左右的遗憾。

次日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林邑川站在四重城的城门外,望着这座由黄土夯筑的凡城 —— 两丈高的城墙历经风雨,表面已有些斑驳,却依旧透着几分厚重;

城门处的守卫穿着粗布铠甲,手里握着凡铁长枪,检查时只是随意扫一眼行人的包裹,没有丝毫修士的警惕,显然是纯粹的凡人防备。

他随着人流走进城门,一股浓郁的凡人烟火气扑面而来:街道两旁的商铺多是砖木结构,门板上挂着褪色的幌子,“张记布庄”“李记杂货” 的字样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挑着担子的小贩穿梭在人群中,一边走一边吆喝,“卖糖葫芦嘞 —— 酸甜可口的糖葫芦!”

“刚出炉的包子,热乎着呢!”;

偶尔有马车驶过,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 “嗒嗒” 的声响,与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却不嘈杂。

林邑川没有停留,径直朝着城西走去 —— 来之前他就从凡人商贩口中打听清楚,四重城的 “甜香园” 是出了名的糕点铺,母亲最爱吃甜食,这里的糕点定能让她欢喜。

越靠近城西,空气中的甜香越浓郁。

走到 “甜香园” 门口时,林邑川忍不住放慢了脚步:这家铺子只有一间门面,木质柜台被擦拭得发亮,柜台后摆着十余种糕点,每一种都码得整整齐齐,盖着干净的纱布。

桂花糕泛着淡黄色,表面撒着细碎的桂花,甜香中带着花香;

豆沙糕是深红色,隐约能看到里面的豆沙馅;

芝麻糕裹着一层白芝麻,油亮诱人;花生酥则是金黄色,掰开后能看到细密的花生碎,香气直往鼻腔里钻。

铺子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多是带着孩子的妇人或提着布包的行人。

林邑川站在队尾,听身旁一位穿着蓝布衫的妇人跟同伴闲聊:“这家的桂花糕我家孩子最馋,每次来四重城都要买两斤。你闻这香味,比别家的浓多了,而且里面的桂花都是新鲜采的,吃着不腻。”

另一位妇人笑着点头:“我也是奔着桂花糕来的,我家老太太牙口不好,吃这软乎乎的糕点正合适。”

林邑川听着她们的对话,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模样 —— 每次他从环山坊市带甜食回家,母亲都会笑着接过,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慢慢吃着,阳光洒在她脸上,满是满足。

他忍不住握紧了手中的布包,心里盼着能早点把这些糕点送到母亲手里。

终于轮到他时,柜台后的掌柜笑着迎上来。

这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脸上带着和气的笑容,手上还沾着些许面粉:“客官,要些什么?今天的桂花糕刚出炉,还热乎着呢,要不要来点?”

林邑川看着柜台里的糕点,仔细挑选着:“掌柜,桂花糕两斤、豆沙糕两斤 —— 我娘爱吃甜的,豆沙馅多放些;芝麻糕一斤,这个软,适合老人家;再要一斤花生酥,香酥可口,我娘应该会喜欢。”

“好嘞!” 掌柜手脚麻利地拿起油纸,将糕点一一称重、包好。

他边包边笑着说:“客官是给家里老人买的吧?一看就是孝顺孩子。我给你多包两层油纸,防潮,能多放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