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天命人的仙路 > 第88章 武馆-招生

第88章 武馆-招生(1 / 2)

距离武馆开馆还有半个月,大丰城的各个镇上突然多了许多红纸黑字的招生广告。

林父雇来的几个人拿着糨糊和刷子,将广告仔细地贴在镇口的公告栏、市集的牌坊和茶馆的墙壁上。

广告上的字迹遒劲有力,是林父特意请镇上的秀才写的,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招生条件:“年龄 6-9 岁,男女各二十五名,学费一年7两银子,需吃苦耐劳、品行端正,无不良嗜好。”

优惠政策也十分诱人:“包食宿,表现优异者可获功法奖励。”

张贴广告的同时,林父还在大丰城的大街小巷打听合适的人手。

武馆需要一位教书先生传授文化知识,两位伙食师傅负责三餐,几个小工打理杂务,还得招 4 个护院保障安全。

消息一出,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

林父特意在武馆门口摆了一张宽大的八仙桌,铺上红布,准备登记应聘者信息。

最先来应聘的是教书先生,一下子来了 5 个人。

有白发苍苍的老秀才,有中年落魄的举人,还有几个年轻气盛的私塾先生。

林邑川负责考核,他穿着一身青色劲装,坐在临时搭起的案几后,面前摆着笔墨纸砚。

起初几个教书先生见考官如此年轻,脸上都带着几分不服气。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秀才捻着胡须说:“小哥年纪轻轻,怕是还没我教过的学生大吧?这考核之事,还是让你父亲来才妥当。”

林邑川不恼,淡淡一笑:“先生此言差矣,考核看重的是真才实学,与年龄无关。我虽年轻,但对教学之道也有几分心得。敢问先生,若是教孩童读书,当以何为本?”

老秀才脱口而出:“自然是以经史子集为本,让他们熟记圣贤之言。”

“不然,” 林邑川摇头道,“孩童天性爱玩,死记硬背只会消磨兴趣。教学当以启发为主,先让他们识文断字,再教浅显道理,结合生活实例,方能让他们真正理解。”

他几句话点明教学关键,几个教书先生脸上的傲气顿时收敛不少,乖乖接受考核。

林邑川将他们带到武馆的一间空房,里面早已备好笔墨纸砚和考题。

考题分为三类:一是基础学识,考查经史子集的掌握程度;

二是教学理念,让他们写下如何教孩童读书;

三是应变能力,给出几个调皮学生的案例,让他们提出解决办法。

考卷发下去后,5 位先生奋笔疾书。

林邑川在一旁静静观察,看他们写字的姿势、思考的神态,偶尔还会轻声询问几句。

一个中年落魄先生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先生虽衣衫陈旧,却身姿挺拔,写字时笔力稳健,回答教学理念时主张 “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应对调皮学生的方法也十分温和有效。

考核结束后,林邑川与他们一一交流。

他发现这位中年先生不仅学识扎实,而且很有耐心,对孩童的心理颇有研究。

其他几位要么过于固执,坚持死记硬背;

要么眼高于顶,看不起武馆的教学。

最终,林邑川选定了这位中年落魄先生,他握着先生的手说:“先生的教学理念与我们武馆的宗旨相合,往后还要多劳烦先生。”

伙食师傅和小工的选拔由林母负责。

她早早地在厨房门口摆了张桌子,上面放着几个干净的碗碟和一把菜刀,准备考核。

前来应聘伙食师傅的有 8 人,男女老少都有,其中有经验丰富的酒楼厨子,也有擅长家常菜的农家妇人。

林母的考核标准很简单:卫生习惯、心性和手艺。

她先让应聘者洗手,观察他们洗手的细致程度,然后让他们切土豆丝,看刀工和操作时的卫生状况。

一个五十岁的老师傅和一个三十岁的妇人表现最为突出。

老师傅切菜时动作娴熟,土豆丝粗细均匀,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台面干净;

妇人则心思细腻,切菜前不仅洗了手,还把菜刀和砧板仔细擦拭了一遍,切出来的菜丝也十分整齐。

林母又问了几个问题:“若是学生挑食怎么办?”

“如何保证每天的饭菜营养均衡?” 老师傅回答:“挑食的学生多半是没吃过苦,我会把饭菜做得可口些,让他们慢慢接受。”

妇人则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营养,我会根据《淬体药膳全录》里的方子,搭配不同的食材,保证他们吃得健康。”

林母满意地点点头,选定了这两位伙食师傅。

她笑着说:“往后武馆的饮食就拜托二位了,既要让孩子们吃得饱,也要吃得好,还要结合炼体需求搭配药膳。”

应聘小工的有 20 人,有男有女,附近的农民和镇上的闲散劳力。

林母考核心性、经验和卫生习惯,让他们讲述之前的工作经历,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

最终选定了 4 个看起来老实本分、手脚麻利的两名男工两名女工,其中两个有过在武馆打杂的经验,另外两个则是勤快的农家人。

林母叮嘱他们:“武馆的杂务虽多,但最重要的是干净整洁,尤其是学生的住处和练功场地,一定要保持干净。”

护院的选拔由林父负责。

武馆的安全至关重要,需要身手好、忠诚可靠的人来担当。

前来应聘护院的有十几个精壮汉子,个个身材魁梧,气息沉稳,炼体境界都在四重到六重之间。

林父没有急于考核他们的身手,而是先静静地打量着他们。

突然,他身上微微散发出一丝炼体九重的气息,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却让在场的应聘护院们瞬间精神一振。

他们都是练武之人,自然能感受到这股气息的强大,知道这位看似普通的林父竟是位高手,纷纷露出激动的神情,若是能在高手手下做事,将来的晋升机会定然不少。

林父考核的重点是忠诚和心性。

他把应聘者一个个叫到房间里,进行单独测试。

林邑川则在一旁协助,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铃铛,在应聘者不注意时轻轻摇晃,铃铛发出的声音能轻微干扰人的心神。

在他们心神微乱、还不清醒时,林父快速连续问了几个问题:“若是有人收买你泄露武馆的秘密怎么办?”

“遇到危险时,是先保护自己还是保护学生?”

“若是学生犯错,你会如何处理?”

大多数应聘者在铃声的干扰下,回答得有些犹豫或含糊不清,只有 4 个人回答得斩钉截铁。

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说:“我既然来武馆当护院,就会对武馆忠心耿耿,绝不会做背叛之事。遇到危险,自然是先保护学生,他们是武馆的未来。”

另一个精瘦的汉子则说:“学生犯错要好好教导,不能随意打骂,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

林父满意地点点头,选定了这 4 个护院,他们是炼体五重和六重。

他拍着他们的肩膀说:“护院的职责是保护武馆和学生的安全,既要身手好,更要心术正。往后你们要日夜巡逻,确保武馆没有安全隐患。另外表现的好还有功法和武技学习。”

林父的最后一句话立刻吸引了他们,他们纷纷表示一定努力。

招生选拔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父就揣着林邑川整理的采购大清单,领着新招的教书先生、两名伙食师傅、四名小工和两名护院,推着三辆板车往大丰城集市赶去。

林母提着一个蓝布包袱跟在一旁,里面装着服装样式图和尺寸表,剩下的两名护院则留在武馆看守,林邑川站在武馆门口叮嘱:“爹,教材要选字迹清晰的,炊具得耐用,有拿不准的随时让人捎信回来。”

大丰城集市热闹非凡,各类店铺鳞次栉比。

林父将采购清单分给众人:“王先生(教书先生)负责挑教材文具,张师傅和李嫂(伙食师傅)选炊具,小工们跟着搬东西,护院兄弟照看财物。”

众人领命散开,林父和林母则直奔布庄,这是采购的第一站 —— 定制服装。

布庄老板见来了大生意,连忙搬出几匹青色粗布:“这是今年新到的棉麻布,透气耐穿,做武馆服装正好。”

林母取出样式图,指着上面的设计说:“夏季用薄麻布,冬季用厚棉布,右侧胸口绣‘林家武院’四个楷字,字要绣得扎实,不能起毛。”

她特意量了每个人的尺寸,从教书先生到小工,连林邑川的尺寸也早已记下,“学员的按年龄段分大中小三号,每人夏季两套、冬季两套,咱们这些做事的也一样,青色耐脏又显精神。” 老板连连应下,承诺四天内赶制完成。

另一边,王先生在书铺里仔细挑选教材。

他手指划过一摞摞《千字文》《百家姓》,又拿起《基础算术》翻看:“这些启蒙教材字迹要清晰,纸张得厚实,孩子们练功用劲大,书容易磨损。”

他还选了几十本空白宣纸和毛笔、墨锭,“练字既能静心,也能让学员识文断字,和炼体相辅相成。”

林父过来查看时,见他已挑好的教材分门别类放好,忍不住点头:“王先生果然专业,这些够用头半年了。”

伙食师傅张师傅和李嫂在厨具铺里忙得热火朝天。

张师傅敲了敲大铁锅:“这锅得厚实,能同时煮五十人的饭,锅底要平,受热均匀。”

李嫂则在选陶碗:“碗口要圆润,免得划伤孩子的嘴,大小要适合孩童手掌,轻便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