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天命人的仙路 > 第86章 武馆-研究功法

第86章 武馆-研究功法(2 / 2)

林母端来熬好的绿豆汤,给工匠们每人分了一碗:“青藤城买的《柔身炼筋术》适合在室内练习,我看东厢房光线好,改造成柔韧训练室正好,再铺些厚垫子,练柔身术不容易受伤。”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工地上,林父又开始检查新砌的围墙。

他用手敲了敲墙面,听着结实的回声满意地点头:“这围墙再加高半尺,顶上做些简单的防护,既能保证安全,又不会太压抑。”

林邑川跟着父亲查看时,发现墙角有处排水不畅:“爹,这里得挖条排水沟,下雨天积水可不行。潮湿环境对气血运行不好,咱们得保证场地干爽。”

“说得对,我这就叫人来挖。” 林父立刻喊来瓦匠,指着墙角交代,“排水沟要深些,通向院外的水渠,再铺些碎石子防堵塞。”

夕阳西下时,工匠们陆续收工,武馆的雏形已渐渐清晰:平整的演武场初具规模,宿舍的框架已经搭好,厨房飘出淡淡的木料清香,后院的密室墙面也砌到了一人多高。

林父站在院子中央,看着这片即将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脸上满是期待。

“再过半个月,应该就能完工了。” 林父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到时候把你买的那些功法分门别类放好,再把教学计划细化一下,咱们的林家武馆就能正式招生了。”

林邑川望着夕阳下父亲忙碌的身影,看着母亲在药圃旁规划种植区域,心中充满了温暖。

他知道,这座凝聚着一家人心血的武馆,不仅是传授功法武技的地方,更是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港湾。

随着装修工程的推进,那个让大丰城孩子们强身健体、学习本领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堂屋的油灯昏黄明亮,照亮了桌面上摊开的武馆图纸。

林邑川手指点着图纸上的工期标注,对父母认真说道:“房屋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完工,这几天我正好把采购的书籍都梳理一遍。”

他从储物袋里取出那叠厚厚的功法清单,纸张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路上我已经翻看了一部分,发现很多基础内容是相通的,得先总结出必学的根基,再按学员特点分配功法。”

林父放下手中的旱烟杆,目光落在清单上:“你这想法周到,孩子们打基础最要紧。”

“是啊,” 林邑川点头,将书籍按类别分成三摞,“左边这摞是基础必修,不管男女老少,开丹田、通经络、炼皮炼肉的基础功法都在这里,像青木城买的《炼体根基大全》和大丰城的《通经络入门手诀》,这些必须让每个学员都吃透。”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 “基础必修” 四个字,旁边标注着 “开丹田法门、三重前经络疏通、五式基础拳掌”。

“中间这摞是进阶选修,” 他指着中间的书籍,“等学员打好基础,根据他们的身体特点选学,比如力气大的学《男子炼骨强化诀》,柔韧性好的学《青藤柔身术》。右边这摞是高阶典籍,咱们自己先吃透,以后教高阶学员用。”

林母端来刚沏好的茶水,看着分门别类的书籍感叹:“这么多书,整理起来可不轻松。”

“我打算按炼体阶段做个对照表,” 林邑川翻开《炼体境界详解》,笔尖在纸上快速记录,“一重炼皮阶段必学《基础拳法图解》的前三式和《开丹田简易法门》;二重炼肉加学《柔化掌法》的基础掌式;三重炼筋必须掌握《通经络入门手诀》的疏通技巧…… 每个阶段的必修内容都列清楚,这样教学就不会乱。”

他边说边在纸上画表格,左边写炼体阶段,中间填必修功法,右边标注考核标准:“等总结完,不管哪个学员来,按阶段对照表格学就行。

至于选修功法,得等观察一段时间,摸透每个孩子的力气、柔韧性、反应速度这些特点,再从《山林生存拳法》《轻身步法》里选合适的,急不得。”

林父闻言连连点头,接过话头:“你说得对,因材施教最要紧。我这就把建造的事盯紧些,每天抽两个时辰写手记。” 他从工具箱里翻出几张厚实的桑皮纸,“我的编织技艺确实该系统化,以前都是手把手教,没正经写过步骤,正好趁这半个月理清楚。”

接下来的日子,林家小院里充满了忙碌而有序的气息。

林邑川把自己关在西厢房,整日与功法典籍为伴。

清晨天刚亮,他就坐在桌前整理书籍,将《炼体根基大全》《基础拳法图解》等基础典籍里的共通内容摘录出来,用红笔标注 “必修”:开丹田的三个关键穴位按压法、炼皮阶段每日三次的气血循环操、三重炼筋必须掌握的五个经络节点…… 这些内容无论后续学哪种功法都用得上,被他汇总成《基础炼体必修手册》。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他开始研究进阶功法的适配性。

将《男子炼骨强化诀》和《女子炼髓柔劲法》的差异点标注出来,在旁边写 “男童可选炼骨强化,女童侧重炼髓柔劲”;

又把《炼脏拳法要诀》和《炼脏柔劲法》的共性提炼出来,注明 “六重炼脏阶段无论男女,都需掌握气血缓冲技巧”。

遇到晦涩的地方,他就画上问号,等晚上和父母一起讨论。

林父则在建造间隙见缝插针地写手记。

傍晚收工后,他坐在灯下,借着油灯的光亮,用粗粝的手指捏着毛笔,一笔一划地写下《林家编织技艺手记》。

开篇先讲工具:“竹篾选材需选三年生青竹,过老则脆,过嫩则软”,旁边还画了竹篾厚度的示意图;接着拆解基础编法,将 “人字编”“十字编” 的步骤拆成 “起头、续篾、收边” 三部分,每个步骤都标注易错点:“续篾时需留半寸余量,以防脱节”。

他还特意加入 “编织与炼体结合” 的章节,记录如何在编织时通过手指发力锻炼炼筋阶段的肌腱,将毕生经验系统化。

林母的身影则常在东厢房出现,她把林邑川整理的基础清单放在手边,逐本研读功法。

清晨她会先看《基础掌法图解》,用红线在掌法路线图上标注重点,在 “推掌” 招式旁写 “发力时需配合气血下沉至丹田”;

午后研读《女子炼髓柔劲法》,将适合女童的炼髓动作编成口诀:“转腰如摆柳,提气至膻中,落掌轻如羽,气血绕膝行”;

遇到《炼脉掌法》里难懂的经络图,她就用细针在纸上扎出经络节点,对照自己的手腕比划,晚上等林邑川回来请教。

半个月后,房屋建造进入收尾阶段。

林父的《林家编织技艺手记》已写满两册,从工具准备、材料处理到二十种基础编法,再到与炼体结合的技巧,条理清晰,还配上了他手绘的示意图。

林母的功法典籍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尤其对女性功法的标注格外细致,《女子防身掌法》的书页空白处,她还画了几个适合不同体型女童的发力角度示意图。

林邑川也完成了《基础炼体必修手册》,手册按炼体阶段分为五章,每章包含必学功法、每日训练时长、考核标准,附录里还附有常见问题解答:“炼皮阶段皮肤瘙痒怎么办”“炼筋阶段经络酸痛缓解法” 等。他还总结出《学员特点观察表》,列出 “力气、柔韧性、反应速度、耐力” 等观察维度,注明 “每日记录,持续一年”。

“房屋再有三天就完工了,” 林邑川在晚饭时说,“接下来两个月,咱们得把这些功法吃透。爹重点看实战武技和编织结合的部分,娘多研究柔韧功法和药辅知识,我巩固基础教学体系。”

林父摩挲着手记封面:“我这手记还差最后两页收尾,等房屋完工,就能全心研究功法了。”

林母翻开批注满满的《炼体境界详解》:“这些功法我看了大半,基础的都懂了,高阶的还得和你们多讨论。”

油灯下,三人对着日历规划:房屋完工后,第一个月父亲主攻《山林生存拳法》和《基础刀法入门》,母亲钻研《青藤柔身术》和《淬体药膳全录》,林邑川完善教学计划;

第二个月全家一起研究《通玄炼体诀》,重点掌握前九重的转换方法。

“两个半月后正好入秋,天气凉爽,适合开课招生,” 林邑川看着日历上圈出的日期,“到时候爹的编织课可以作为特色课,娘的药膳能给孩子们调理身体,咱们的武馆肯定能办好。” 他感受着体内灵力的运转,“我现在练气三重已稳,这段时间的专心修炼,应该能到三重圆满,等突破四重稳固后,就去外面闯荡历练。”

窗外的月光洒进堂屋,照亮了三人眼中的期盼。

桌上的《基础炼体必修手册》《林家编织技艺手记》和批注的功法典籍静静躺着,它们不仅是纸张和墨迹的集合,更是林家武馆的基石,是一家人共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