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筹办武馆(1 / 2)

林邑川踏着午后的阳光,快步穿行在大丰城的街巷中。

刚从百山密地修炼归来的他,青色劲装沾着些许尘土与草屑,却难掩周身沉稳锐利的气息。

十六岁半的少年身姿挺拔如松,眼神清亮似泉,一个多月的苦修让他离练气四重仅一步之遥,灵力运转间比离家时更显圆融。

穿过喧闹的主街,他熟稔地拐进商业街边缘地带。

这里是小商贩的聚集地,吆喝声、铜钿碰撞声、孩童嬉笑声交织成热闹的市井交响乐。

街角那处熟悉的编制品摊位映入眼帘,蓝布铺就的长桌上,竹篮、藤筐、草席整齐排列,竹篾纹路细密均匀,显然是精心制作的上品。

旁边的遮阳伞下空无一人,林邑川知道,这个时辰父亲多半是给西街的药铺送定制的药篓去了。

他放慢脚步,目光扫过摊位。

竹制品的边缘都经过精细打磨,触感光滑温润,比上次离家时工艺更精进了。

摊位旁新添的小木架上,挂着几只彩色藤条编的蝈蝈笼与竹蜻蜓,小巧玲珑,引得路过的孩童驻足围观。

空气中弥漫着竹制品特有的清香,混杂着隔壁糖画摊的焦糖香气,构成了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这竹篮做工真精细,多少钱?” 一位穿着靛蓝粗布衣裳的妇人正在挑选,手指在竹篮边缘轻轻摩挲,眼里满是喜爱。

“这位大嫂好眼光,”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父挑着空担子快步走来,步伐稳健有力,腰间的竹编腰带随着动作轻晃,“这是用三年生青竹剖的篾,防潮耐用,五十文钱,您要是诚心要,再送您个竹制的舀水瓢。”

林邑川心中一暖,快步上前:“爹!”

林父猛地回头,看到儿子时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邑川?你怎么提前回来了?不是说要待够两个月吗?”

他放下担子,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掌心的力道沉实而温暖。

“侥幸有些收获,便提前出关了。” 林邑川感受着父亲掌心的温度,“娘在家吗?”

“刚送完午饭回去,说要给你晒些新采的草药。” 林父麻利地收摊,将竹制品分门别类放进担子里,动作行云流水,“走,回家!你娘今早还念叨你,说你最爱吃的糖醋鱼,特意去河边订了活鱼。”

父子俩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金辉洒在青石板路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从商业街边缘到家有一刻钟的行程,沿途经过杂货铺、铁匠铺、布庄,街坊们热情地打招呼。

林父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近况:

王员外家公子娶亲,订了二十个喜篮;

城西药铺的刘掌柜要了三十个装药的竹篓;

最得意的是东街的行商看中了他编的竹席,订了五十张销往邻县。

“你娘近来精神头好得很,” 林父脸上满是欣慰,“每日除了打理家事,就爱摆弄院里的草药,还跟着老郎中认了不少药草。前几日张大妈头疼,她给采了些薄荷煎水,喝了就好了。”

林邑川听得心头温热。

父母如今已是炼体十重圆满的修为,气息沉稳,动作矫健,完全看不出是常年操劳的普通百姓。

只是这大丰城终究太小,缺乏进阶的法门,长久下去难免停滞不前。

推开院门,浓郁的草药香与饭菜香扑面而来。

林母正坐在廊下翻晒草药,银灰色的头发用素色布带束起,身前的竹匾里摊着紫苏、薄荷、金银花,她动作轻柔却利落,指尖捏着药草轻轻翻动。

听到动静,她回过头,手中的竹耙子顺势一收,动作行云流水:“回来了?” 看清是儿子,眼眶瞬间红了,快步上前拉住他的手,“快让娘看看,瘦没瘦?在外面受苦了吧?”

林邑川握住母亲的手,比以往温暖有力,掌心萦绕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娘,我没瘦,反倒结实了。” 他笑着晃了晃手臂,“您看,力气都大了不少。”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林母拉着他往屋里走,“饭马上就好,我加做个糖醋鱼,再炒个青菜就齐了。”

院子里生机勃勃:墙角搭起新竹架,爬满了翠绿的藤蔓;

井边砌了青石台子,上面摆着几个陶罐,泡着不同的草药;

堂屋门口挂着红辣椒、玉米和大蒜,一派丰收景象。

最显眼的是院中央的空地上,立着四个半人高的木桩,上面布满深浅不一的拳印,显然父母平日里从未间断练功。

林邑川坐在石凳上,看着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她系着靛蓝围裙,在灶台前转来转去,洗菜、切菜一气呵成,手臂挥动间带着沉稳的力道,显然炼体十重的修为让她动作更显轻快。

父亲则在整理草药,将晒干的药草分门别类装进贴着标签的陶罐,动作细致耐心。

两个月的百山密地苦修,让林邑川对修炼之路有了更深的感悟。

密地中灵气浓郁,他每日于古树下感悟灵力运转,虽凶险却收获颇丰。

只是父母卡在炼体十重,若无法突破到练气,是难有寸进。

开武馆的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 这不仅能为父母寻得修炼的契机,更能让家乡的孩子们有机会习武强身。

他起身走到木桩旁,指尖轻抚过上面的拳印。

父亲的拳印沉稳厚重,入木三分;

母亲的则轻巧灵动,落点精准,两人的功夫都已颇具章法。

若是能有合适的功法辅助,突破练气境指日可待。

“邑川,吃饭了!” 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思绪。

堂屋的八仙桌上摆满了饭菜:金黄酥嫩的糖醋鱼卧在酱色汤汁里,油亮的红烧肉泛着诱人的光泽,翠绿的炒青菜上撒着芝麻,奶白的豆腐汤飘着葱花,还有凉拌木耳和炒鸡蛋,都是他记忆中的味道。

林母给儿子盛了满满一碗白米饭:“快吃,在密地肯定没吃上好的,多吃点补补。”

林邑川确实饿了,拿起筷子大口吃起来。

鱼肉鲜嫩入味,鱼刺都被细心挑去;

红烧肉肥而不腻,酱汁浓郁得能拌三碗饭;

青菜清爽可口,带着露水的清香。

熟悉的味道让他瞬间卸下了所有疲惫,心中暖意融融。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林母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满眼慈爱,不时给他夹菜。

他简单说了说密地的经历,很快话题自然转到了修炼上。

林父放下筷子,神情变得严肃:“我和你娘卡在炼体十重有些时日了,总觉得真气运转到一定程度就滞涩了,像是隔着层窗户纸。”

“在气海没找到突破之法,万万不能突破,你们现在只修炼武技。另外我快突破练气四重了,突破后要出去找机缘和你们的突破之法。咱们开家武馆吧。” 林邑川放下碗筷,认真地看着父母,“一来能请些懂行的人交流经验,二来爹娘也能有个修炼的由头,教学相长总比闭门造车强。”

林母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汤勺:“开武馆?就像话本里写的那种?教孩子们练功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