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天命人的仙路 > 第83章 练气三重中期

第83章 练气三重中期(2 / 2)

他首先测试了灵识范围。

他闭上眼睛,将灵识释放出去。

十米范围内的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能感觉到,远处的草丛中有一只野兔在跳动,旁边的树上有几只鸟儿在栖息。

“灵识范围果然增加到了十米。” 林邑川满意地点点头。这看似小小的提升,在实战中却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可以更早地发现敌人的踪迹,从而做出更及时的反应。

接下来,他开始测试灵气量。

他凝聚出一个火球术,感受着体内灵气的消耗。

然后,他不断地释放火球术,同时记录着灵气的消耗情况。

当他释放到第五十个火球术时,体内的灵气终于消耗殆尽。

“可以连续释放五十个法术,这比之前强了不少。” 林邑川心中暗自欣喜。

他知道,随着修为的提升,他的实力会越来越强。

但他也清楚,修炼之路永无止境,他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测试完实力后,林邑川开始练习新的法术。

他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本《火球术进阶》,开始仔细研读。

这本书是他在青阳城缴获的,里面记载了火球术的一些高级用法。

他按照书中的方法,开始尝试凝聚更大、更有力量的火球。

一开始,他遇到了不少困难。

火球总是在凝聚过程中崩溃,或者威力达不到预期。

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林邑川终于成功地凝聚出了一个直径达一尺的大火球。

这个火球散发着炽热的气息,周围的空气都被烤得扭曲起来。

他轻轻一挥手,火球便向远处飞去,在山洞的石壁上炸开,发出一声巨响。

“成功了!” 林邑川兴奋地跳了起来。他能感觉到,这个大火球的威力比普通的火球术强了数倍。

如果在实战中使用,一定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邑川继续在百山密地修炼。

他不断地巩固自己的修为,练习各种法术。

他知道,血莲教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他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邑川的修为也在不断提升。

这一个月他已经完全掌握了练气三重的境界,并且开始尝试冲击练气三重中期。

又过了半个月,百山密地的峡谷里灵气早已重归充盈。

崖壁渗下的灵泉滴落溪涧,溅起的水珠裹着细碎灵光,草木叶片上滚动的晨露都泛着莹润光泽。

林邑川站在溪边,感受着体内沉稳流转的灵气,唇角扬起笑意 —— 练气三重初期已彻底稳固,是时候冲击中期了。

这一月来,他将大半精力放在技艺打磨上。

父母并非修仙者,无法指点高深功法,他便自己摸索着夯实基础。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峡谷里的雾气还没散尽,林邑川就已支起青石案。

案面被泉水冲刷得光滑如镜,整齐摆着黄符纸、朱砂砚和狼毫笔,晨光透过崖壁缝隙洒在纸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他先深吸一口气,运转灵气平复心绪,才拿起狼毫笔蘸满朱砂。

今日要练的是火球符、冰箭符和风刃符。

他翻开《符箓入门》,指尖划过书页上的符纹图谱,将那些还没完全消化的理论在脑中过了一遍。

“符者,聚气为纹,凝灵为用。” 他低声念着书上的口诀,笔尖悬在符纸上方,先以灵气勾勒轮廓,再缓缓注入灵力。

画火球符时,他特意留意书上说的 “火行属阳,符纹宜刚劲”。

手腕转动间,笔锋带着炼体时的刚劲,朱砂在纸上划出凌厉的弧线,符纹收尾处微微上扬,如火焰跳跃。

画到第七张时,符纸突然亮起红光,边缘隐现火苗 —— 这是灵力与符纹完美契合的征兆。

他停下笔,对比书上的注解,将 “笔锋转处需凝气” 的心得记在竹片上。

冰箭符则讲究 “水行属阴,符纹宜流畅”。

他调整气息,笔锋变得柔和,朱砂线条如溪水般蜿蜒,在符纸中央凝成箭簇形状。

起初总在收尾时灵力不稳,他反复琢磨书上 “收锋如凝冰” 的要诀,终于画出符面泛着寒气的冰箭符。

风刃符更难些,需在符纹中藏旋转之力,他练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掌握 “笔走龙蛇” 的诀窍。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林邑川在石灶旁铺开《炼丹基础要略》。

案上摆着之前炼丹剩下的药材,还有记录着失败经验的竹卷。

他指尖划过 “火候三变” 的章节,眉头微蹙 —— 之前炼清灵散时,总在 “文火转武火” 的节点出错。

他重新支起小鼎,将晒干的凝神草、薄荷梗按比例备好,一边回忆上次炼丹的步骤,一边对照书上的注解。

“原来武火并非越旺越好,需随药材特性调整。” 他看着书中 “草属需缓火,根属需猛火” 的记载,恍然大悟之前薄荷梗总是炼焦的原因。

翻到 “灵力灌注” 章节,他想起炼丹时药材常因灵力冲击而崩碎。

书上说 “灌灵如细雨,润物细无声”,他便试着将灵气化为细密灵丝,缓缓注入鼎中。

指尖感受着鼎内药材的变化,忽然明白之前的错误:不是灵力不够,而是力道太急。

夕阳西下时,林邑川合上书本,竹片上已记满密密麻麻的心得。

这一天没炼制新符箓,也没开鼎炼丹,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明白 “磨刀不误砍柴工” 的道理。

无论是符箓的笔锋转合,还是炼丹的火候拿捏,都藏着前人总结的智慧。

将这些理论吃透,才能在日后的实践中少走弯路,真正把技艺练到骨子里。

傍晚则是先修炼白诀。

剩下就是看书,他从行囊里取出带来的书籍,有讲解符箓原理的,有介绍炼丹基础的,有几本记载山川地貌的杂记。

坐在溪边青石上,借着夕阳余晖细细研读,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注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心得一一对应。

这些书本没法让他立刻提升修为,却让他对符箓、炼丹的理解愈发通透,理论根基日渐扎实。

今天他感觉可以突破了。

此刻布置突破阵法时,他动作熟稔如行云流水。

林邑川按北斗方位插定,阵眼处码着三百块下品灵石,莹白光芒在石槽里连成一片。

“这次定能稳稳妥妥突破。” 他轻声自语,盘腿坐入阵眼,激活阵法的瞬间,浓郁灵气如潮水般涌来,在阵内凝成白茫茫的雾团。

运转《白诀》的刹那,丹田内三个无色气旋同时苏醒。它们不像属性修士那般带着鲜明色泽,只是纯粹的灵气聚合体,却运转得沉稳有序。

随着灵气不断涌入,气旋开始缓缓扩张,边缘的灵光越来越凝实,像被打磨过的玉石般温润。

与突破初期时的惊险不同,这次灵气供应充沛,气旋扩张得平稳顺畅。

他能清晰 “看” 到灵气在经脉中流淌,经丹田炼化后融入气旋,每一次流转都让气旋更凝实一分。

不到一个时辰,三个气旋已扩张至原来的一倍大小,彼此间灵气流转愈发圆融,当最后一缕灵气被气旋吸纳,丹田猛地传来一阵暖流 —— 练气三重中期,成了!

他睁开眼,指尖轻弹,一道灵气射向丈外的树干,精准击中一片落叶。

灵识向外延展,十二米内的景象清晰映入脑海:溪底游动的石斑鱼、树上栖息的青鸟、甚至崖壁缝隙里的苔藓纹路,都纤毫毕现。

试了试灵力储量,连续释放六十个火球术后,丹田仍有余力,比初期时精进不少。

收拾行囊时,他望着竹架上晾干的符箓和瓷瓶里的丹药,心中踏实无比。

父母虽不懂修仙,却教给他踏实做事的道理。

这些看似枯燥的符箓、炼丹练习,不仅让他技艺日精,更磨出了沉稳心性。

“该回大丰城了。” 他最后望了眼峡谷,转身拨开藤蔓 —— 谷中灵气虽好,却不如尘世历练能沉淀灵气,接下来该在凡俗烟火中,将这一身修为打磨得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