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天命人的仙路 > 第18章 奇经八脉通

第18章 奇经八脉通(2 / 2)

他回想起那个神秘的小球,还有它带来的那股奇特力量。

它究竟来自哪里?

为何会选择进入他的体内?

这些问题他暂时无法解答,但他知道,这枚小球绝非寻常之物,或许正是它,在关键时刻帮助他完成了这次突破。

“我一定要弄清楚它的来历。” 林邑川暗自发誓。

他相信,这只是个开始。

未来,他要走出这片小镇,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古籍中的秘密,去寻找通往强者之路的钥匙。

也许有一天,他也能像书中描写的那些游侠一样,仗剑天涯,踏遍山河,守护所爱之人。

窗外,月光愈发皎洁,仿佛也在为这一突破而庆贺。

林邑川站在窗前,迎着清凉的晚风,目光坚定,心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信念。

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而这,仅仅是开始。

林邑川像阵风似的冲进堂屋。

油灯在穿堂风里摇晃,把他涨红的脸映得忽明忽暗。

“爹!娘!我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全打通了!”

话音未落,父亲手中的旱烟杆 “啪嗒” 掉在地上,母亲手中的抹布也忘了擦桌子。

两人对视一眼,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欣喜。

“你说啥?全通了?” 父亲瞪大眼睛,“你才十岁多点,这就打通了?”

“是啊,是真的!” 林邑川激动得语无伦次,“我现在能感受到每条经脉的流动,真气在我体内畅通无阻,连空气都能转化成灵气!”

母亲一把将他搂进怀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我们川儿长大了…… 真的长大了……”

父亲也忍不住笑了,眼角笑出了深深的皱纹:“好小子,你爹我没看错你!这才是咱们林家的种!”

一家人紧紧相拥,屋内的气氛温暖而热烈。

林邑川靠在母亲肩头,听着她轻声说着:“以后要多吃些补药,修炼也要注意别伤了身子……”

他心里一阵柔软。

他知道,自己虽然踏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但无论走得多远,这个家,永远是他最坚实的依靠。

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练武修炼不容易,但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狠,记住,咱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

母亲也放下手中的针线,好奇地站在屋檐下。

父亲则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笑着点头:“好啊,让我瞧瞧咱们小川练出什么新花样。”

林邑川握着泛着冷光的短刀立在院中,脚下是青石铺就的地面,微风吹动落叶,带来一丝夜色的凉意。

晚风掠过屋檐下的铜铃,清越声响中,他深吸一口气,丹田真气如活泉奔涌,顺着新贯通的经脉直抵指尖。

“第一式!”

他低喝一声,短刀划破暮色,带起一道银亮弧光。

刀锋劈下时,竟带起细碎气爆声,惊得墙角蟋蟀噤了声。

以往总觉滞涩的转腕动作,此刻如游鱼摆尾般自然,刀身在空中划出完美半圆,带起的劲风将脚下落叶卷成漩涡。

林邑川心中一震 —— 这一式他练过不下百遍,可从未有如今日这般流畅自如!

“第二式 —— 金石为开!”

他足尖点地,身形腾空而起。

真气沿着足少阴肾经直冲而上,短刀裹挟着呼啸风声斜劈而下。

刀锋未至,院角的青石竟先 “咔嗒” 裂开细纹。

落地时,他借着冲势旋身横扫,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同时发力,刀光化作连绵雪浪,将周围的杂草尽数削断。

第三式、第四式…… 每一式都比以往更加凌厉、更具爆发力。

尤其是第七式 “怒马回缰”,原本需要靠蛮力强行劈斩,如今却能借助真气的流转,顺势而为,不仅节省体力,还提升了速度与精准度。

“第八式 —— 铁壁铜墙!”

林邑川大喝一声,刀光如流星坠落,带着雷霆之势劈向空中,空气中响起一声轻微的 “噼啪” 炸响。

他的心跳与呼吸节奏完美契合,每一次吐纳之间,天地灵气都会被吸纳入体,转化为更精纯的真气,再随着招式释放出去。

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他终于明白,真正的修行不是单纯的技巧叠加,而是要让身体与功法融为一体,让每一寸肌肉、每一条经络都成为力量的源泉。

最后一式落下,林邑川收刀而立,额间虽有薄汗,气息却平稳如常。

短刀在暮色中轻轻颤动,仿佛还在回味方才的凌厉攻势。

他低头抚摸着刀身,唇角勾起笑意 —— 原来经脉贯通,竟能让这练了百遍的招式,生出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

曾经,他总觉得自己的刀法不够利落,出手不够果断,是因为自己练习不够勤勉。

但现在他才明白,那是因为身体没有真正准备好。

真气不通,招式就只能靠蛮力;

经脉不畅,力量就无法集中。

而现在,这一切都变了。

他的身体就像一张弓,拉满之后便可瞬间释放全部力量。

“爹,娘,你们看到了吗?” 林邑川转身,目光炯炯地看着父母。

父亲激动地连连点头,眼里满是骄傲:“看到啦!你小子真不得了,这才十几天功夫,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母亲也忍不住走上前,轻轻擦去他额头的汗水,语气里满是欣慰:“我们川儿长大了,以后一定能走得更远。”

林邑川听着父母的夸奖,心里一阵暖意涌动。

他知道,这些年来,父母一直在默默支持着他,哪怕他每天早起晚归、偷偷修炼、受伤也不喊疼,他们从未说过一句责备的话。

“爹,娘,我会继续努力的。” 他郑重地说,“我要把《十方炼体诀》练到最高境界,还要学会更多厉害的武技。”

父亲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有志气!

不过记住,别把自己逼太狠,咱家虽然穷,但你的健康最重要。”

母亲也点头:“只要你平安,我们就知足了。”

林邑川用力点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

他知道,这条路上,他并不孤单。

夜色渐浓,星光洒落,林邑川站在院子里,望着头顶璀璨的星河。

他握紧手中的短刀,心中充满斗志。

“这只是开始。” 他低声自语,“接下来,我要挑战更高深的功法,要学会真正的战斗之术……”

这一刻,他仿佛看见了未来的自己 —— 身穿战甲,手持长刀,在万军之中所向披靡。

他知道,那个画面也许遥远,但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实现。

转身望去,母亲不知何时已立在廊下,玄色练功服上还沾着夜露,腰间缠着的乌木匕首鞘泛着冷光。

“好小子,经脉贯通果然大不相同。” 母亲唇角含笑,眼中满是欣慰,方才修炼完的《月华冰心诀》余韵未散,周身萦绕着柔和的淡蓝色光晕。

话音未落,母亲屈指轻弹,乌木鞘中白玉匕首如灵蛇出洞,骤然出鞘。

寒光闪过,她旋身而起,白玉匕首在暮色中划出三道凌厉弧光。

第一击直刺庭院枯树,木屑纷飞间,碗口粗的枝干应声而断;

第二击忽转下盘,白玉匕首贴着地面横扫,带起的气劲将落叶卷成漩涡;

第三击更是精妙,母亲借力腾空,白玉匕首在空中挽出三朵刃花,“叮” 的一声,竟将屋檐垂下的铜铃击得不停震颤。

“匕首短小精悍,讲究贴身近战。” 母亲落地收刀,匕首精准入鞘,发出清越的 “咔嗒” 声,“你经脉已通,更要懂得以巧劲破敌。”

晚风掠过庭院,带着草木清香,林邑川握紧手中短刀,眼中燃起跃跃欲试的光芒。

灶膛里的余火仍在暗红中明灭,陶碗里残留的汤药热气袅袅升腾,在油灯昏黄的光晕里氤氲出一层朦胧的金雾。

林邑川端着空碗,指尖还残留着粗陶的温热,此刻他双目炯炯,连珠炮似地讲述着:“还有在运转周天的时候,我发现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之间,竟有种微妙的呼应!

当气劲从足少阴肾经流向任脉时,就像两股溪流在某个暗渠里悄然汇合,那种顺畅感,让我忍不住想放声大喊!”

他兴奋地比划着,衣角扫过桌案,将父亲的旱烟袋撞得微微晃动。

母亲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示意他稍作停歇,鬓边的银饰随着动作发出细碎声响:“川儿,你这发现着实难得。

娘练《月华冰心诀》时,倒有另一番体悟。

我在修炼时,突然领悟到功法中‘凝霜成露’的真意 —— 原来真气的运转,不该是急切的奔流,而要像冬日湖水凝结成冰,看似迟缓,实则每一丝寒意都渗透得扎实。”

她从针线筐里取出一枚银针,在油灯上轻轻烤热,“就像这银针,火候不到,无法穿透布料;太过急切,又容易折断。”

父亲一直沉默着,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烟袋杆,沟壑纵横的脸上光影明灭。

待母子俩话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我年轻那会儿练《撼山诀》,总想着一拳能劈开山石,结果根基不稳,走火入魔在床上躺了半月。”

他卷起裤腿,膝盖处狰狞的伤疤在火光下泛着青白,“后来跟着队长在矿洞里打磨一年,才明白刚猛功法更要懂得收放。”

他顿了顿,往烟锅里填上新的烟丝,“你现在经脉初成,切记贪多嚼不烂。”

林邑川听得入神,忽觉丹田处真气轻轻震颤,仿佛在呼应这番话语。

夜风裹挟着远处更夫的梆子声穿堂而过,油灯 “噼啪” 爆开一朵灯花。

林邑川望着父亲脸上的皱纹与伤痕,突然觉得那些关于功法的探讨,早已化作缠绕在心头的暖流。

他握紧双拳,体内真气流转如江河奔涌,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明白:修行之路,既是突破自我的独行,更是血脉相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