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 > 第120章 天下大同的愿景

第120章 天下大同的愿景(2 / 2)

瞬间,河北的稻浪、幽州的炊烟、沧州的笑语,都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能“看”到陈六在教儿子写“民”字,能“听”到瞎眼老婆婆在哼着新学的歌谣,能“感”到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

文气在体内翻涌,冲破了许久未破的瓶颈,“悟境”的壁垒轰然破碎,“合道境”的光芒笼罩全身。

我抬头望去,天空中浮现出淡淡的青莲虚影,文气与天地相连,与千里外的民生相通。

原来,合道境,不是引动天地异象,而是与天下民心同频共振。

“文心与民心相通,方能合道。”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是李靖的声音。

我低头看向手中的《兵法秘要》,木盒上的“为国为民”四个字,正散发着淡淡的金光。

我终于明白,李靖送我的不是兵法,是“初心”,无论文治还是武功,最终的归宿,都是守护百姓的安宁。

回到府中时,狄仁杰早已在等候。

他看着我周身萦绕的文气,眼中满是赞叹:“恭喜你,晋级合道境。这境界,古往今来,没几个文人能达到。”

我泡了一壶新茶,用的是陈六送的新米煮的米汤,茶香混着米香,格外醇厚。

“这不是我的功劳,是百姓的功劳。”我递给狄仁杰一杯茶,“没有他们的信任,我永远达不到这境界。”

傍晚时分,宫中的内侍来到府中,传武则天的口谕,要在蓬莱殿设宴,庆祝削藩成功。我换上常服,前往皇宫。

蓬莱殿内灯火通明,宴席摆得格外简单,没有山珍海味,只有用新米煮的粥、蒸的糕,配着几碟清淡的小菜。

酒过三巡,李昭端着酒杯站起来,他的脸有些红,舌头也有些打结:“李白,我敬你一杯。以前是我糊涂,总跟你作对,你别往心里去。”

他一饮而尽,又倒了一杯,“我孙女儿说了,以后要跟你学作诗,学怎么为百姓做事。”

我也一饮而尽,酒液温热,暖到了心底。

“李尚书这是把孙女儿都赔给我了?”我笑着调侃。

殿内瞬间爆发出笑声,武则天也笑出了声:“李白,你若不嫌弃,朕给你做媒。”

我连忙摆手:“陛下饶了我吧,我可应付不来李尚书的孙女儿。”

李昭急道:“我孙女儿很乖的,不像我这么顽固!”

笑声更响了,殿内的气氛,比任何一次盛宴都要轻松愉悦。

宴席过半,武则天放下酒杯,目光扫过众人:“削藩虽成,但大唐的路还很长。李白,你平定藩镇,心中定然有对未来的设想,不妨说说。”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

我深吸一口气,文气在胸中涌动,那些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化作了心中的蓝图。

“臣心中,有一个天下大同的初想。”

我起身道:

“无藩镇之祸,百姓不必再受战乱之苦;

无苛政之苦,农户不必再怕官吏盘剥;

百姓安乐,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

君臣同心,都把百姓放在心上。”

我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文气从体内涌出,与殿内众人的心意相连,窗外的月光忽然变得格外明亮,透过窗棂洒在殿中,形成一片柔和的光晕。

“这天下大同,不是臣一个人的梦想,是禁军士兵的梦想,是天下百姓的梦想。”

我望着武则天,“臣恳请陛下,与诸卿共赴此境。”

武则天久久没有说话,她望着窗外的月光,眼中闪烁着泪光。

许久,她起身走到殿中,举起酒杯:“李白,你的梦想,也是朕的梦想。从今日起,朕与诸卿,便朝着这天下大同,一同前行!”

她将酒一饮而尽,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却笑得格外灿烂。

“臣等愿与共赴此境!”狄仁杰、李昭等朝臣齐齐起身,举杯致敬。

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在蓬莱殿内回荡,也在大唐的夜空中回荡。

我举起酒杯,望着满殿的君臣,望着窗外的月光,忽然觉得,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在这一刻有了最圆满的答案。

宴席散后,我独自走在宫道上。

文气在体内静静流淌,千里外的稻浪在月光下翻涌,百姓们在梦中露出了笑脸。

李靖送的《兵法秘要》揣在怀中,带着温热的触感;

陈六送的新米香还留在指尖,带着阳光的味道。

走到宫门口时,我回头望去,蓬莱殿的灯火依旧明亮,那灯火,是大唐的希望,是“天下大同”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