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工坊在经历连番风波后,终于迎来了一段平静的发展期。这日清晨,工坊大院格外热闹,来自各地的工匠们齐聚一堂,参加三年一度的“技艺交流大会”。
“掌柜的,江南来了三十多位老师傅!”小翠兴奋地捧着名册,“连西域都有工匠不远万里赶来!”
李二狗站在望楼上,看着院内熙熙攘攘的人群,欣慰地点点头:“容妃娘娘若在天有灵,定会感到欣慰。”
秀姑正在展示新研制的“七彩织法”,只见梭子在她手中上下翻飞,一匹锦缎渐渐呈现出绚丽的彩虹色泽。
“妙啊!”一位江南老师傅击掌赞叹,“这织法比我们江南的‘云雾织’还要精妙!”
石娃子也不甘示弱,端出一盆新染的丝线:“各位请看这‘流光染’,在阳光下能变换七种颜色!”
丝线在日光下果然流光溢彩,引得众人连连称奇。一位西域商人激动地比划着:“这个!我们要订一千匹!”
老杨带着几个年轻工匠,正在演示新式水车。水轮转动间,带动十台织机同时运转,效率比人工高出数倍。
“这设计真是巧夺天工!”一个北方工匠感叹道,“若是推广开来,百姓的穿衣问题就能解决了。”
这时,陈远带着一队特殊的人马走进工坊——都是归顺的靖王旧部。经过这些时日的学习,他们已经能熟练操作各种织机。
“掌柜的,”陈远恭敬行礼,“弟兄们想为工坊尽一份力。”
李二狗笑道:“正好,各地来的工匠需要人引导,就麻烦陈将军了。”
交流大会持续了整整七日。期间,工坊不仅展示了所有容妃留下的技艺,还吸收了许多地方的独门绝活。
大会最后一日,李二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
“从今日起,工坊将设立‘技艺学堂’,免费传授所有织造技艺!”
院内顿时一片哗然。一个老工匠颤声问:“李会长,这些独门技艺...真要外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二狗朗声道,“容妃娘娘留下这些技艺,不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受益吗?”
秀姑第一个响应:“我愿担任织造教习!”
石娃子也举手:“我教染色!”
老杨捋须笑道:“我这把老骨头,就教教水车制作吧。”
消息传开,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工坊不得不扩建学堂,连后院都搭起了临时课棚。
这日,李二狗正在学堂巡视,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太后!
“太后娘娘?”李二狗急忙迎上前。
太后微服私访,身着朴素的布衣:“哀家来看看,芸娘的心血传承得如何。”
她走进课堂,见秀姑正在耐心教导学徒,不禁眼眶湿润:“真像...真像当年的芸娘...”
课后,太后对李二狗说:“皇上听说工坊免费传艺,特命哀家送来赏赐。”
随行的太监抬上十个大箱,里面装满金银绸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