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狗眉头紧锁:“周边州县的情况如何?”
“都差不多。”孙铁柱闷声道,“这次蝗灾范围太大,各地都缺粮。”
正说着,忽见一队车马从官道疾驰而来。为首的竟是江南巡抚周大人!
“李会长!”周巡抚风尘仆仆,“本官奉命统筹江北赈灾事宜。听说你这里做得最好,特来取经。”
李二狗连忙迎下城楼:“周大人过奖。只是尽些本分罢了。”
周巡抚摇头:“若是商贾都如你这般尽本分,朝廷何须为赈灾发愁?”
他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朝廷拨的赈灾粮,至少要半月才能到。这半个月,恐怕要仰仗你们商会了。”
李二狗心中一沉。半月?以现在的灾民数量,商会的存粮最多只能支撑十天。
回到商会,他立即召集核心成员。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李二狗神色凝重,“我们必须想办法再支撑五天。”
赵四挠头:“还能想啥办法?能买的粮食都买了...”
小翠突然道:“掌柜的,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发动百姓捐粮?毕竟这次受灾的都是江北乡亲。”
“好主意!”周寡妇接口,“俺这就回去把家里的存粮都拿出来!”
“不行。”李二狗摇头,“百姓的存粮也不多,不能让他们饿肚子。”
他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我倒有个办法。你们可知道,城里那些大户人家,哪个不是粮仓满满?”
钱掌柜苦笑:“那些铁公鸡,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开仓放粮?”
“他们不放,我们就逼他们放。”李二狗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周大人不是还在府城吗?”
第二天,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话会\"在知府衙门举行。李二狗做东,邀请了府城所有富户,周巡抚亲自坐镇。
“诸位,”李二狗开门见山,“江北蝗灾,灾民遍野。李某不才,已开仓放粮十日,如今力有不逮。特请诸位伸出援手。”
富户们面面相觑,没人接话。
周巡抚慢悠悠地品着茶:“本官来时,皇上特意交代,要好好表彰此次赈灾有功之人。当然,也要严惩那些为富不仁之辈。”
这话绵里藏针,富户们顿时紧张起来。
李二狗趁热打铁:“李某有个提议:诸位借粮给商会,等朝廷赈灾粮到后,如数奉还,并加三成利钱。”
这个条件相当优厚,立即有人动心。
但最大的富户王员外还是摇头:“不是老夫不肯,实在是家中存粮也不多啊...”
李二狗微微一笑:“王员外过谦了。据李某所知,贵府粮仓存粮不下万石。若是肯借五千石,灾情过后,商会还您六千五百石。如何?”
王员外脸色大变:“你...你怎么知道...”
“我不但知道您有多少存粮,”李二狗环视众人,“还知道在座各位的存粮数目。要不要我一一道来?”
富户们汗如雨下。他们这才明白,李二狗早就摸清了他们的底细。
在周巡抚的威慑和李二狗的利诱下,富户们终于同意借粮。
当晚,看着一车车粮食运往粥棚,周巡抚感慨道:“李会长,你这次可是把府城的富户都得罪光了。”
李二狗淡然道:“得罪就得罪吧。若是见死不救,那才真该得罪。”
半个月后,朝廷赈灾粮终于到了。灾情得到控制,灾民开始陆续返乡。
临行前,灾民们自发聚集在商会门前,叩谢救命之恩。
看着这一幕,周巡抚轻声对李二狗说:“经此一事,你在民间的声望怕是无人能及了。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李二狗望着远方的天空,目光深邃:“该来的,总会来的。”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京城酝酿。某个深宅大院里,几个人正在密谋:
“这个李二狗,必须除掉。”
“可是他现在深得民心,动他恐怕...”
“那就让他身败名裂。去,把'那个人'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