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寡妇也发愁:“府城人口味刁,咱的点心不对路啊。”
李二狗却道:“不急。才头一天嘛。”
第二天,他让周寡妇专门做了一炉县里最受欢迎的枣泥糕,切成小块免费试吃。
这一试吃,效果出来了。一个老先生尝了连连点头:“嗯!这枣泥熬得地道,不像别家放香精。”
几个妇人也都说:“甜而不腻,枣香味足。”
渐渐地,买的人多了起来。尤其是一种用野蜂蜜做的蜜糖饼,很快卖光了。
但问题又来了:府城人嫌点心太大,买一个吃不完,放着又怕坏。
赵四嘟囔:“府城人就是事儿多!”
李二狗却道:“咱改。做小号的,一样价钱,买多个还能优惠。”
果然,改成小号后,卖得更好了。周寡妇又琢磨出几样新样式:一口一个的迷你包子,夹馅的酥饼,还有用野果子熬的果酱饼。
这天,绸缎庄的老板娘来买点心,尝了野果子酱饼后惊喜道:“这个好!酸甜开胃,俺家小子最爱吃!”
她一口气买了十块,还介绍给来买布的客人。渐渐地,铺子有了些熟客。
但最大的转机发生在一个雨天。那日生意清淡,忽然来了个衣着体面的老先生,指着招牌问:“你们可是青州县那个小河李记?”
原来这老先生的亲戚在青州县吃过他家的点心,一直念念不忘。听说府城开了分号,特意找来。
老先生买了好几样点心,第二天又来回购,还带来几个朋友:“就是这家!地道的乡下点心,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多了!”
口碑就这么传开了。来买点心的越来越多,有的是图新鲜,有的是怀旧,有的就是喜欢这实在味道。
李二狗趁机推出“县城老味道”系列,专门做那些最传统的点心:粗粮饼子、野菜包、山货糕...反而大受欢迎。
一个月下来,算盘一打,竟然挣出了租金还有余。赵四乐得合不拢嘴:“府城钱真好挣!”
周寡妇却提醒:“别得意忘形。咱得保持质量。”
李二狗决定:周寡妇每月来府城指导几天,赵四负责两边跑,县里铺子由孙铁柱暂管。又雇了两个本地妇人帮忙看店。
渐渐地,小河李记在府城站稳了脚跟。虽然比不上那些大点心铺气派,但有了自己的一批老主顾。
这日晚间,李二狗站在新铺子前,望着府城的万家灯火。从县城到府城,这一步走得不易。
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只要保持本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