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狗家靠着山货点心打出名堂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附近乡镇,甚至隐隐传到了县城里。
现在人们提起小河村,不再只记得那场惨烈的洪水和瘟疫,更多是谈论那个能把山野菜、野果子变成美味点心的后生李二狗。
“哎,听说了吗?小河村的点心铺子,现在卖的那啥……山药糕,又软又甜,还养人!” “可不是嘛!我闺女坐月子,我就去买了点野菜包和山楂饼,她说开胃得很!” “省城的大船都专门来订货呢!了不得!”
名声起来了,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生意更红火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有零买的,也有像镇上其他茶馆、甚至县里一些小食铺跑来打听想批发的。
院子虽然扩建了,但还是显得拥挤不堪。磨盘日夜不停地转,灶火几乎没熄过。周寡妇现在俨然成了“生产总监”,手下管着七八个妇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效率极高。孙铁柱专门负责山货的收购和品控,和各个山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赵四则成了“销售经理”,不仅要送货,还要接待越来越多的批发询价,忙得脚不沾地,嘴皮子磨得更亮了。
小丫的“财务部”也越来越正规,账本记得密密麻麻,进出清晰。她甚至开始帮着李二狗计算每种点心的成本利润,虽然还稚嫩,但已有模有样。
李二狗自己则把握着大方向和核心配方,同时不断尝试开发新品。他深知,特色是生命线,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一切看起来都欣欣向荣,前景大好。
然而,李二狗却并没有被眼前的繁荣冲昏头脑。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尤其是刘记那边一直虎视眈眈,绝不会看着他如此顺风顺水。
果然,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新的麻烦就悄然而至。
先是孙铁柱那边反馈,最近去山里收山货,偶尔会遇到一些生面孔,也在打听收购山货的事情,出的价钱时而高时而低,搅得一些山民心思浮动,拿捏不准到底该卖给谁。
接着,赵四在镇上送货时,发现码头附近新开了一家小吃摊,卖的也是些饼子馒头,但样子和口味,竟然隐隐有几分模仿他家点心的意思,虽然学得不伦不类,但价格压得很低。
最让李二狗警惕的是,周寡妇无意中听到来帮工的一个妇人嚼舌根,说镇上有人打听他们做点心的“秘方”,尤其是山药处理和野菜去涩的诀窍,还许诺给好处。
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汇总到李二狗这里,他立刻嗅到了熟悉的、令人不安的气息——刘记的影子!
对方显然改变了策略。明着打压不了,就开始玩阴的:模仿、挖墙角、搅乱原料市场、甚至想窃取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