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的身体在昏暗的海水中形成一片片移动的、闪烁着微光的巨大云团。
不仅仅是竹荚鱼。
在更深一些的水层,还有其他形态各异的鱼群,一些底栖的生物在海底沙地上活动,更深处甚至还有一些模糊的、体型更大的掠食者的影子……
不同水层,不同物种,在这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繁荣的海洋生态群落。
冷暖水流的交锋带来了无尽的营养,滋养了从浮游生物到顶级捕食者的整条食物链。
沈鲸川睁开眼,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眼中难掩惊叹。
“海洋真是太神奇了。”他低声自语。
这不仅仅是财富,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是生命力量的彰显。
他压下心中的激荡,拿起对讲机,声音恢复了往常的沉稳与果决:
“所有单位注意!目标海域已抵达!”
“发现超大规模智利竹荚鱼群!方位东南,深度八十至一百五十米!”
“‘远航号’、‘远方号’占据主攻位置,准备下围网!其他船只配合驱赶鱼群!”
“行动!”
命令一下,整个船队瞬间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高速运转起来。
巨大的围网从两艘大型渔船的尾部缓缓滑入海中,如同张开了吞噬一切的巨口,向着那片由无数生命组成的银色海洋笼罩而去。
-
夕阳将“远航号”的甲板染成一片暖金色,但此刻甲板上的气氛却与这份静谧截然不同。
持续数小时的高强度捕捞作业刚刚告一段落,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海腥味和一丝疲惫的气息。
张涛和李锐两个人几乎是拖着脚步挪到餐厅的,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
“我的老腰……”张涛龇牙咧嘴地揉着后腰,“感觉比在健身房撸铁三天还酸爽……”
李锐则直接把头靠在冰凉的金属墙壁上,眼神放空:“分拣鱼听起来简单,一直弯腰简直就是酷刑,我现在看什么东西都带点银色……”
下午的作业,两人虽然不用操作精密仪器,但分拣、搬运这些“粗活”也把他们累得够呛。
现代化的设备承担了大部分重物吊运,但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规格渔获初步分开,以及清理甲板、整理工具等后续工作,依然需要大量人力。
他们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海员光鲜背后,那汗水浸透的辛苦一面。
然而,当厨师推着餐车出来,揭开盖子,露出里面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海鲜大餐时——今天的主菜是直接用最新鲜的智利竹荚鱼做的香煎鱼排和鱼头豆腐汤——两人仿佛瞬间被注入了强心剂,眼睛一下子亮了,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
“嗷!开饭!”张涛瞬间满血复活,拿起筷子就瞄准了最大的一块鱼排。
“真香!为了这口,再累也值了!”李锐也深吸一口气,立刻加入了争夺美食的行列。
两人吃得头都不抬,风卷残云,仿佛刚才那个累瘫了的不是自己。
而此时的沈鲸川,却没有立刻加入吃饭的队伍。
他正坐在餐厅角落的一张桌子旁,面前摊开着平板电脑,眉头微蹙,快速浏览着陈明从月影湾总部发过来的一堆需要他审阅和签字的电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