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吃饭了。”周伟给他端了份饭菜过来,放在旁边。
“嗯,放着,马上。”沈鲸川头也没抬,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批注。
张涛塞了满嘴鱼肉,含糊地问:“川哥,看啥呢?饭都不吃。”
李锐也好奇地瞥了一眼,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合同条款。
沈鲸川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公司的事。陈明发来的,一堆合同要签。”
他简单解释了两句:“咱们这两次出来搞远洋的消息传开了,都知道我们能弄到高品质的深海货,这几天多了不少大公司想跟咱们签长期供应合同。价格都开得不错,就是量有点大,有些我们目前可能吃不下。”
他指了指屏幕上一家连锁高端超市的采购意向书:“像这个大型连锁超市,要的量就很大,而且对规格和稳定供应要求很高。不过人家也说了,不要求我们独家供应,他们也有别的渠道。”
“这是好事啊川哥!说明咱们牌子打响了!”张涛咽下嘴里的食物,兴奋地说。
“是啊,就是得权衡一下,哪些能接,哪些暂时接不了,接了的话产能怎么分配,都得规划。”
沈鲸川快速在一份文件上签下自己的电子签名,“你们先吃,我把这几份紧急的处理完。”
看着沈鲸川在饭桌上还得处理公务,张涛和李锐互相看了一眼,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这位老同学兼室友兼老板肩上担子有多重。
他不仅要带领船队在海上搏击风浪,寻找渔获,还要在后方运筹帷幄,管理着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公司。
海上捕捞的体力辛苦是看得见的,而此刻沈鲸川所面对的,是另一种无形的、关乎公司发展和几十号人饭碗的脑力与决策压力。
两人没再打扰他,默默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心里对沈鲸川的佩服,又多了实实在在的一层。
第二天,捕捞作业仍在继续。
智利竹荚鱼群的规模远超预期,整个船队都沉浸在丰收的忙碌与喜悦中。
下午时分,阳光正好,沈鲸川刚指挥完一网起吊,那部特殊加密通讯器就在他口袋里震动起来。
他走到驾驶舱旁相对安静的角落,接通了电话。
“鲸川同志,是我。”王主任的声音传来,背景音很安静,显然是在保密线路中。
“王主任,请讲。”
“两件事。”王主任言简意赅。
“第一,对那个实验室残骸和数据的初步分析有了结论。
基本可以确定,他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尤其是那种远超当前水平的深海移动、能量屏障和生物改造技术,并非完全自主研发。
根据一些残留的材料学和能量编码特征,我们高度怀疑,他们是在某个时间点,获得了‘外部来源’的技术支持。”
王主任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凝重:“这个‘外部来源’,我们初步推测,极有可能来自地外,或者某个未被发现的、拥有高度文明的前代遗迹。
简而言之,他们走了狗屎运,捡到了‘外星科技’或者‘史前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