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如晦传 > 第123章 朝堂上的立储对峙

第123章 朝堂上的立储对峙(2 / 2)

“然,臣弟以为,此时立储,恐非良机,甚至……遗祸无穷!”

“哦?”

萧昱精神一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王弟何出此言?”

萧珣深吸一口气,仿佛聚集起全身力气,声音提高了几分,确保殿内每个人都听得清楚:

“皇兄明鉴。三皇子年方七岁,童心未泯,于治国之道,更是一无所知。此时立为太子,置于东宫,看似安定人心,实则……是将稚子置于炉火之上炙烤!”

他目光扫过王诠等人,语气渐冷:

“试问,稚子何知朝堂险恶?何辨忠奸善恶?若立为储君,围绕东宫,各方势力必然蠢蠢欲动,攀附结党,争相邀宠。今日你献祥瑞,明日他进谗言……党争之祸,由此而起!届时,非但不能安定朝局,反而会令皇兄圣心劳顿,令朝堂乌烟瘴气,令小人有机可乘!”

他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刀子,精准地剖开了“早立储君”可能带来的巨大隐患,尤其是“党争”二字,更是直指王诠等人的核心意图——借着扶持幼主,把持朝政!

王诠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靖王殿下此言差矣!立储乃为固国本,自有贤臣辅佐,岂会如殿下所言那般不堪?殿下久病,怕是……不太了解朝中局势吧?”

这话已是带着明显的讥讽,暗示萧珣是个不通世事的病秧子。

萧珣却不生气,只是又低咳了两声,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正常的红晕,更显脆弱,但眼神却锐利如刀,直刺王诠:

“丞相……咳咳……本王是不常上朝,但也知,国之储君,当德才兼备,需陛下亲自教导,耳提面命,方能明君道,识民心。皇兄如今虽圣体微恙,但正值壮年,悉心调养,假以时日,必能康复。何不待皇子年长,学识渐成,皇兄亲自考察其品德才能后,再行立储之事?如此,既全了父子之情,又为江山择一明主,岂不更妥?”

他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既维护了皇帝的权威和康复的可能性,又强调了立储需谨慎,避免了幼主被权臣操控的风险。更是将“党争”的帽子,牢牢扣在了主张立刻立储的王诠等人头上。

“你!”

王诠气得胡须微颤,他没想到这个一向以“活死人”面目示人的靖王,言辞竟如此犀利,句句戳中要害!他强压怒火,转向皇帝,

“陛下!靖王殿下久不问政,此言未免太过危言耸听!立储之事,关乎国运,岂能因噎废食?”

萧珣微微躬身,对着御座,语气变得极其恳切,甚至带上了一丝兄弟情谊的脆弱:

“皇兄,臣弟……臣弟并非危言耸听,实是……实是为我萧氏江山,千秋万代着想啊!皇兄,您正值鼎盛之年,何须急于一时?若因仓促立储,而致朝局动荡,兄弟阋墙,臣弟……臣弟万死难赎其罪!”

他这话,看似在恳求,实则再次强调了皇帝“正值壮年”以及仓促立储的可怕后果,尤其是“兄弟阋墙”四字,更是隐隐指向可能因此引发的皇子间的争斗,触动了萧昱内心深处对权力传承的恐惧。

萧昱看着下方脸色苍白、仿佛下一刻就要倒下,却依旧为了“萧氏江山”据理力争的弟弟,再看看那边须发怒张、步步紧逼的丞相,心中的天平瞬间倾斜。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头的腥甜,摆了摆手,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与决断:

“好了!都不要再争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萧昱的目光在王诠和萧珣之间扫过,最终定格在萧珣那担忧而恳切的脸庞上,缓缓道:

“靖王之言,老成谋国,思虑周全。立储之事,关系重大,确需谨慎。朕……自有考量,容后再议。退朝!”

说完,他不再给王诠任何开口的机会,在李德全的搀扶下,起身,略显踉跄地离开了龙椅,转入后殿。

“陛下!陛下!”王诠不甘地呼唤,却只看到皇帝决绝离去的背影。

他猛地转头,目光如淬了毒的利箭,射向依旧立于殿中、低眉顺目、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的萧珣。

四目相对,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刀剑在交锋。

王诠的眼神冰冷刺骨,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杀意。

萧珣则缓缓抬起眼睑,那苍白的脸上,唇角似乎极轻微地勾了一下,露出一抹转瞬即逝的、冰冷而嘲讽的弧度。

无需言语,矛盾已彻底公开化,再无转圜余地。

朝臣们鸦雀无声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凛然。谁都知道,这立储之争,绝不会就此结束。而靖王与丞相,这两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已然站到了对决的风口浪尖。

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