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萌芽(2 / 2)

“想过了!”吴建军显然深思熟虑,“资金,我们可以用合作社的名义,申请小额贷款,或者社员集资入股。人才……可以请林技术员的服务社帮忙培训,也可以看看有没有在外面打工、懂点营销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利益分配,我们可以搞‘保底收购+按股分红’,让大家心里踏实。”

“好!”李腾重重拍了拍吴建军的肩膀,“就按你这个思路,大胆去干!镇里支持你!先从‘统一销售’这个最难、也最关键的点突破,需要镇里协调的关系,你尽管开口!”

受到鼓舞的吴建军,回到村里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召集合作社社员开会,讲解他的“五统一”构想。起初,质疑声不少。

“统一卖?万一你找的买家压价更低咋办?”

“集资?钱投进去亏了算谁的?”

“建军啊,不是叔不信你,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吴建军没有气馁,挨家挨户做工作,掰着指头算细账,讲长远利益。他首先说服了几户一直跟着他干、受益最明显的农户,成立了核心小组。然后,他们真的带着样品,跑到县里,一家一家地拜访单位食堂和餐饮店,凭借着蔬菜的品质和他们的诚意,竟然真的拿到了几份小额的订单合同。

当吴建军拿着盖着红章的合同回到村里,展示给社员们看时,怀疑的声音小了很多。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从最初的三十多户,慢慢增加到了五十多户。一颗名为“合作社实质性运营”的种子,开始在山南村扎下根须。

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自然也落入了不同人的眼中。

赵东升在一次听取农业工作汇报时,对李腾提到了林雪的服务社和吴建军的合作社:“这些探索,方向是对的,体现了基层的创造力。你们政府这边要把握好度,既要鼓励,也要规范,注意防范风险,特别是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态度是审慎的支持。

刘长根则在一次酒桌上,对几个相熟的村干部嗤之以鼻:“林雪那丫头,搞什么有偿服务,想钱想疯了吧?吴建军更是瞎折腾,还‘五统一’,他以为他是谁?看着吧,早晚得出乱子!” 话语间充满了不以为然和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而一些在外务工的柳林镇青年,通过家人的电话和偶尔回乡的见闻,也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有人开始主动打电话给吴建军,咨询合作社的情况和回乡发展的可能性;有人加了林雪为好友,询问服务社需不需要懂点网络销售的年轻人。

这些,都是更加细微、却充满希望的萌芽。

李腾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暮色中,镇政府大院安静下来,但他知道,在柳林镇的田间地头,在那些亮着灯火的农舍里,变革的种子正在悄然生长。它们还很弱小,需要精心呵护,随时可能因一场风雨而夭折。但正是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萌芽,承载着柳林镇打破僵局、走向内生性发展的真正希望。

他拿起笔,在工作日志上写道:“萌芽已破土,需阳光、雨露,更需除杂草、抗风雨。悉心培育,静待花开。”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使命,就是为这些稚嫩的萌芽,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同时,也要准备好,迎接必然会出现的第一场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