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当选(2 / 2)

果然,见面会刚结束,李腾回到办公室,内部保密电话就响了起来。是宋知远。

“李腾,恭喜啊!”宋知远的声音带着笑意,但随即转为严肃,“赵东升同志也到位了吧?”

“是的,宋县长,赵书记刚开完班子见面会。”

“嗯。东升同志原则性强,视野开阔,是位很有水平的干部。你和他曾经有师生之谊,这是好事,有利于沟通。但要记住,现在他是书记,是班长,你要摆正位置,尊重、配合、支持他的工作。遇到重大事项,一定要多请示”宋知远语重心长地叮嘱,话语中既有对李腾的关心,也有对柳林大局的考量。

“宋县长,我明白。我一定处理好与赵书记的工作关系,维护班子团结,请您放心。”李腾郑重表态。

刚放下宋知远的电话没多久,办公电话又响了。来电显示是县政府办的号码,但接通后,传来的却是谢再兴副县长的声音。

“李腾镇长吗?我是谢再兴啊。”谢再兴的声音听起来颇为热情,“祝贺当选!柳林镇在你手上,这几个月变化不小嘛!”

“谢谢谢县长关心,我只是做了分内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李腾心中警惕,客气回应。

“呵呵,年轻人,谦虚是美德,但也不能过于保守。”谢再兴话锋一转,“听说东升部长……哦,现在是东升书记了,已经到任了?东升同志可是我们县里难得的优秀干部,组织上把他派到柳林,是对柳林的高度重视啊!你们两位年轻有为的同志搭班子,相信一定能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柳林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啊!”

谢再兴的话语看似全是褒奖和期待,但李腾却听出了其中微妙的意味。他强调赵东升是“优秀干部”、“高度重视”,隐隐有抬高赵东升、同时将自己置于被比较位置的意图。而且,他称呼“东升部长”,显得颇为熟络,尽管李腾并不清楚赵东升与谢再兴私交究竟如何。

“感谢谢县长的鼓励,我们一定在赵书记的带领下,努力开展工作。”李腾的回答滴水不漏。

挂了电话,李腾揉了揉眉心。县里两位主要领导的电话接踵而至,态度鲜明,这让他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柳林镇如今已不仅仅是柳林镇的柳林,它更深地卷入了县里层面的视线和格局之中。赵东升的到来,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涟漪必将波及各方。

工作的压力与新环境的适应交织在一起,而家庭的牵挂也并未因他的当选而减少。晚上,他和张薇通了电话。

“听说你选上了?真好!”张薇的声音带着欣慰,但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儿子李山岳和女儿李清溪在电话边叽叽喳喳了一会儿,就被张薇赶去睡觉了。

“选上了,责任也更大了。”李腾叹了口气,“赵书记今天也来了,以后工作估计会更忙。”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随即传来张薇努力显得轻松的声音:“没事,家里有我呢。你安心工作,就是……就是孩子老是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李腾心里一酸。春节假期一结束,张薇带着孩子回了市里,以免打扰他。此刻,听着妻子话语中那份独自支撑的辛苦,他感到一阵强烈的愧疚。事业上了新台阶,但对家庭的亏欠却似乎更深了。

“等忙过这阵,稍微理顺一点,我就尽量周末都回去陪你们。”他只能这样承诺,尽管知道这个“理顺”可能遥遥无期。

“嗯,你照顾好自己就行。”张薇轻声说,“对了,爸前几天还说,你现在是一镇之长了,做事要更加稳重,考虑要更周全。”

老丈人的提醒让李腾心中一凛。是啊,“镇长”二字,意味着更高的期望,更严的要求,更广的视角,也意味着他不能再像初来时那样,仅凭一腔热血和单打独斗去解决问题。他必须学会在更复杂的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中,稳健地推动柳林镇这艘大船前行。

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柳林镇渐渐沉入夜色的轮廓,李腾心潮起伏。选举的胜利和赵东升的到来,共同翻开了柳林镇和他个人政治生涯新的一页。前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新书记的磨合,与县里各方关系的平衡,内部尚未完全消除的阻力,发展规划的落实压力,以及对家庭无法尽责的无奈……

但无论如何,新的序章已经开启。他深吸一口带着寒意的夜空气,目光逐渐变得坚定。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回到办公桌前,翻开了赵东升索要的柳林镇基本情况汇总材料,开始为明天与新书记的第一次正式工作汇报做准备。灯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这片他决心扎根并为之奋斗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