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凤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将两份文件放在卡比拉面前。第一份是粮食调拨清单,标注着“后续还有10万吨粮食将在一周内抵达”;第二份是《科卢韦齐钻石矿三方共管方案》——b国、c国各持有40%股权,剩余20%股权成立“边境民生发展基金”,由联盟托管,基金收益全部用于两国边境地区的学校、医院、农业设施建设。“总统先生,战争能赢回矿权,但赢不回饿死的民众,也赢不回未来。”高小凤指着方案中的数据,“按共管模式,b国每年能获得2.4亿美元民生资金,是当前钻石收益的1.5倍,还能解决5万青年就业;而一旦开战,联盟在b国的12个光伏农业项目将全部被毁,这些项目每年能为30万农民提供稳定收入,比矿权收益更实在。”
卡比拉沉默地翻阅着文件,手指在“民生发展基金”的条款上反复摩挲。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良久,他抬起头,眼中的坚定渐渐软化:“我可以暂停军事行动,但c国的态度才是关键。”
次日清晨,高小凤陪同卡比拉乘坐专机前往c国首都布拉柴维尔。c国总统齐塞克迪在总统府的会客室等候,他的身后站着国防部长与矿业部长,气氛依旧紧张。“我们不会放弃矿权,更不会解除河道封锁。”齐塞克迪的语气强硬,“b国多年来依赖我们的河道运输,却在矿权问题上步步紧逼,这不符合公平原则。”
高小凤没有回避争议,而是拿出为c国量身定制的《绿色矿业转型计划》:联盟将投资3亿美元,在c国建设钻石精加工产业园,引入中国的钻石切割、珠宝设计技术,将c国的钻石原石出口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珠宝产品——按此计划,c国的钻石收益将从每年1.8亿美元提升至5.4亿美元,增长3倍;同时,联盟将联合中国水利企业,对卢阿拉巴河航道进行疏浚拓宽,确保两国航运永久畅通,还将在河道沿岸建设5座“光伏灌溉站”,解决沿岸10万公顷农田的灌溉问题。“总统先生,c国需要的不是‘封锁的短期优势’,而是‘可持续的发展优势’。”高小凤将产业园的设计图推到齐塞克迪面前,“精加工产业园能让c国成为非洲的珠宝产业中心,光伏灌溉站能让粮食自给率提升40%,这些收益,远比争夺矿权更长远。”
齐塞克迪的目光停留在设计图上,产业园的规划中,不仅有生产车间,还有配套的职业技术学校、员工宿舍、医院。他转头看向矿业部长,对方轻轻点头——联盟的方案,确实解决了c国长期面临的“资源附加值低”“民生配套不足”的难题。
谈判在布拉柴维尔的总统府持续了12小时。从清晨到深夜,会议室的灯光始终亮着,咖啡换了一壶又一壶,分歧在一次次的沟通中逐渐化解。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高小凤将最终版的《b-c两国绿色合作协议》推到两位总统面前。协议不仅明确了钻石矿的三方共管模式,还规划了“跨境光伏农业走廊”——联盟投资5亿美元,在两国边境建设10座光伏灌溉站,覆盖10万公顷农田,解决300万人的粮食问题;成立“边境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钻石加工、光伏运维、农业技术等专业,每年培养5000名本土技术人才;开通“b-c跨境贸易通道”,由联盟协调物流企业,确保两国农产品、矿产的顺畅流通。
“我们今天谈的不是‘谁输谁赢’,而是‘如何让两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高小凤看着两位总统,“这份协议的每一条,都指向‘共赢’——b国能获得粮食与就业,c国能提升资源附加值,而和平,是这一切的前提。”
卡比拉与齐塞克迪对视一眼,同时拿起笔,在协议上签下名字。当笔尖落下的瞬间,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两位总统站起身,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这一握,不仅化解了边境的战火危机,更开启了两国合作的新篇章。消息传到边境,原本荷枪实弹的士兵放下了武器,民众自发涌上街头,举着“感谢和平”“感谢联盟”的标语,卢阿拉巴河上的船只重新升起风帆,久违的汽笛声在河道上空回荡。
协议签署后的一周内,联盟的行动迅速落地:钻石矿共管委员会在科卢韦齐成立,中国矿业专家带着绿色开采设备进驻,矿场周边的村庄开始建设医院;跨境光伏农业走廊的首批10座光伏灌溉站开工,中国农业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民种植耐旱的杂交玉米;边境职业技术学院迎来首批2000名学生,钻石加工专业的实训车间里,学生们正跟着中国技师学习切割技术。
三个月后,高小凤再次踏上b国与c国的边境土地。曾经的军事阵地,如今已建起成片的光伏面板,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卢阿拉巴河上,满载玉米、咖啡豆的船只往来穿梭,码头边的贸易市场热闹非凡;钻石矿周边的村庄里,新建的医院正在为村民免费体检,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奔跑嬉戏。b国农户姆巴卡正站在光伏灌溉的农田里,看着沉甸甸的玉米穗,脸上满是笑容。“以前一到边境紧张的时候,我们就怕打仗,庄稼没人管,家人也不敢出门。”他伸手摘下一个玉米,递给高小凤,“现在好了,有了光伏灌溉,庄稼年年丰收,孩子还能去新学校读书,这日子比钻石还珍贵。”
消息传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意致信高小凤,信中写道:“联盟在b、c两国的调解,为全球和平解决资源争议提供了新范式——用‘资源共享’替代‘零和博弈’,用‘民生合作’化解‘军事对抗’,这种基于共赢的和平方案,远比外交斡旋更有力量。”在“中非合作论坛”上,祁同伟将b、c两国的案例作为“中国方案”的重要成果分享:“真正的和平,不是靠武力威慑,而是靠让民众看到‘和平有红利,合作有奔头’。当两国人民都能从合作中获得实惠,战争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高小凤站在跨境光伏农业走廊的观景台上,看着b国与c国的村民一起在田间劳作,孩子们手拉手在学校里唱歌,两国的国旗在光伏电站旁并肩飘扬。她掏出手机,拍下这温暖的一幕,发给高小琴与祁同伟,配文:“战火平息,和平生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共赢’的力量。下一站,北极科考站,我们继续把绿色与和平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很快,高小琴的回复弹了出来:“香港基金已为北极项目准备好5亿美元,极地绿色勘探设备也已到位,就等你出发。”祁同伟则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中国极地科考队的队员们,他们举着“欢迎联盟加入北极科考”的标语,背景是洁白的北极冰原:“国内已协调好科考路线,咱们一起探索冰下资源的绿色开发,让北极也能成为‘和平与合作’的舞台。”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跨境光伏走廊上,将两国的土地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高小凤知道,和平与绿色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会有资源争议的阻碍,会有战争风险的考验,但只要坚持“尊重、共享、共赢”的理念,用技术搭建合作的桥梁,用诚意温暖人心,就一定能让更多国家远离战火,走向共同发展的光明未来。而“中国方案”的故事,也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着属于和平与绿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