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同凤北极项目的‘低干扰开采技术’。”高小凤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这台微创钻井机的直径只有15厘米,而传统露天开采的矿坑直径至少10米,两者对雪原生态的破坏程度,相差近千倍。截至目前,北极项目开采区周边的冻土融化速度控制在0.05毫米\/天,北极狐、北极熊的活动轨迹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就是‘低干扰技术’的生态价值。”
随后,她展示了“15厘米微创钻井vs传统10米露天矿坑”的3d对比模型,当屏幕上出现传统矿坑导致的“山体裸露、污水横流”画面,与同凤项目“雪原完整、野生动物自由活动”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时,台下的民营企业代表纷纷发出惊叹,之前的质疑声明显减弱。
wwF北极项目负责人安娜紧接着上台,手里拿着一组照片:“左边这张,是某民营矿业公司在非洲的非法开采现场,山体裸露、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周边的植被全部枯死;右边这张,是我上个月在同凤北极项目拍摄的,开采区周边的北极柳已经发芽,北极狐在雪地上觅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同凤的技术不仅保护了北极生态,还为全球资源开发树立了‘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标杆,这不是‘垄断’,而是‘责任’。”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李院士则从技术层面补充:“‘低干扰技术’的核心是‘微创+循环’,比如低温萃取剂的研发,我们花了三年时间,经过上百次实验,才找到在零下50c仍能稳定工作、且对环境无污染的配方;可移动开采单元的设计,更是考虑了极昼极夜、暴风雪等极端天气,确保设备既能高效运转,又能在开采结束后完全撤离,不留任何生态痕迹。这些核心技术,是同凤投入20亿研发资金、集结300名专家才攻克的,不是简单的‘换名头’。”
当高小凤宣布“开放5%的非核心设备采购名额”时,台下的民营企业代表纷纷举手提问,想要了解参与条件;而之前准备“发难”的三家矿业公司代表,脸色则变得十分难看,全程没有敢站起来发言。
与此同时,祁同伟安排的联合执法行动也在同步进行——山西、内蒙古的公安和环保部门联合出动,查封了“晋鑫矿业”和“蒙锂集团”的非法矿点,执法视频被上传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的官方网站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原来喊着要公平的企业,一直在偷偷违法开采”“支持同凤把核心技术攥紧,别让这些破坏环境的企业搞砸了极地项目”“建议严查张四海的政协委员资格,这种违法企业老板不配代表地方”……舆论瞬间反转,三家矿业公司成了众矢之的。
张四海见势不妙,赶紧通过关系撤回了举报信,还托人联系高小凤,想以“技术合作”的名义缓和关系,提出“愿意出资5000万,参股同凤的极地项目”。高小凤直接让秘书回复:“同凤的合作门槛是‘技术达标、环保优先’,贵公司的技术和环保评级均不符合要求,暂时无法合作。”
解决了国内的舆论危机,日内瓦大会的筹备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出发前往瑞士前,高小凤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北极项目的技术团队,把那株在培养皿里发芽的北极柳,移植到了一个特制的保温盒里。保温盒是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表面刻着“共赢之种”四个烫金大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从北极到全球,以技术为壤,以共赢为光”。
“高总,您把它带到日内瓦吧。”技术团队负责人手里捧着保温盒,眼神里满是期待,“这株北极柳在零下30c的北极雪原上发了芽,就像‘中国方案’在全球资源治理的寒冬里找到了希望。让全世界看看,北极的冰雪里不仅能开采出稀土和锂,还能长出象征共赢的植物。”
高小凤接过保温盒,指尖轻轻抚过盒面上的“共赢之种”,心中满是感动。她小心翼翼地把保温盒放进随身的行李箱里,像是守护着一份珍贵的承诺。
日内瓦大会召开当天,联合国万国宫的会议厅座无虚席,来自120个国家的代表、2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当高小凤带着保温盒走上发言台时,台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手中的盒子上——大家好奇,这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高小凤先是展示了北极项目的成果视频:低干扰开采设备在雪原上作业,生态监测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回收车间里的设备将废旧电池分解成高纯度原料……当视频播放到北极狐在开采区周边觅食的画面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随后,她打开保温盒,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株北极柳幼苗——嫩绿的叶子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各位代表,这株北极柳生长在北极的雪原上,它能存活,靠的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精心的保护;全球资源治理也一样,需要公平的规则、共享的技术和共同的责任。”高小凤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带着坚定的力量,“中国从不搞技术垄断——我们已经开放了50项寒带资源开发技术,出版了《北极资源开发技术手册》,免费向全球发放;我们还成立了‘全球寒带资源开发技术联盟’,已有30个国家加入。未来,中国愿意继续分享治理经验,也希望更多国家加入‘全球极地资源治理理事会’,一起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
她的发言结束后,会场响起了长达五分钟的掌声。Abc国代表团的负责人——之前一直对“中国方案”持质疑态度的约翰·威尔逊,主动走上前,与高小凤紧紧握手:“高总,之前我们对中国的技术有误解,认为‘低干扰开发’只是理想主义。但看到北极项目的实际成效,看到这株在雪原上发芽的北极柳,我才明白,中国的方案是真正兼顾了开发与保护。Abc国愿意加入‘全球极地资源治理理事会’,参与规则制定,也希望能引进同凤的‘低干扰技术’,改造我们在加拿大的寒带锂矿。”
芬兰、瑞典等北极国家的代表更是当场签署协议,邀请同凤在本国建设“寒带资源开发示范项目”;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则围了上来,提出希望同凤帮助建设“高海拔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巴西的帕卡赖马山脉、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区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却因技术落后无法开发,他们想借鉴北极项目的经验,实现“生态保护下的资源开发”。
大会闭幕后,高小凤、钟小艾、祁同伟站在日内瓦湖边,看着夕阳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晚风拂过,带着湖水的清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积雪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美得像一幅油画。
“我们做到了。”钟小艾轻声说,手里拿着刚签署的《全球极地资源治理公约》,指尖抚过公约上的“中国主导制定”字样,“现在有120个国家加入了‘全球极地资源治理理事会’,中国主导制定的‘生态监测标准’和‘技术共享规则’,成了全球通用准则。以后,再也不会有国家用‘技术霸权’垄断极地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