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不仅在于屋舍稳固、生计有着,更在于身体康健。
秦昭对那本《赤脚医生手册》的钻研愈深,便愈发感到其中所载知识的沉重与宝贵。
那些简洁的文字和图示,关乎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与一个个家庭的悲欢。
她常常设想,若这些预防疾病、处理常见伤痛、识别危重征兆的简易方法,能被更多普通人掌握,该能减少多少无谓的痛苦,甚至从鬼门关拉回多少性命?
她想起清辉学堂已在讲授卫生常识,但这还远远不够。
当真正的疾病或意外降临时,普通百姓往往茫然无措,要么耗尽家财求助于难以寻觅的郎中,要么只能听信不靠谱的土方甚至巫术,最终延误救治,酿成悲剧。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愈发清晰坚定:能否效仿“新风宣讲团”的模式,组建一支懂得基本医理和急救知识的队伍,真正深入到百姓中间去?
他们不需要像太医那样精深,只需能处理头疼脑热、皮外伤、简单包扎止血,能识别出需要立刻送医的危重情况并及时指引,便是功德无量。
她将这个想法带到了父皇嬴稷和太医令面前。
太医令是位须发皆白、恪守传统的老先生,闻言立刻面露难色,捋着胡须迟疑道:“公主殿下,医道精深,关乎人命,岂同儿戏?寻常人未经数年乃至十数载苦功,焉能掌握其中精要?
若仓促培训,使其贸然行医,一旦有所差池,非但不能惠民,反会酿成祸端,恐损及朝廷威信啊。”
秦昭早有准备。她郑重地拿出那本已被翻得卷边的《赤脚医生手册》,翻到描绘急救处理、常见病症状识别与简易草药应用的章节,指着上面尽量通俗的文字和图示,坚持道:
“太医令所言极是,真正的医术自然博大精深。但昭儿所言,并非要培养悬壶济世的名医,而是训练一批‘医助学徒’。他们所需学习的,正是这些最简易、最基础,却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保住性命、防止恶化的知识。
好比军中必有懂得包扎止血的辅兵,能在军医到来前为同袍争取一线生机。民间为何不能有这样的‘辅兵’?”
她目光灼灼,看向嬴稷:“父皇,这些学徒若能遍布乡里,不仅可解百姓燃眉之急,更可成为太医署在民间的耳目。一旦发现某地有疫病苗头,便可迅速上报,朝廷便能及早应对,这于防疫大计,岂非事半功倍?”
嬴稷的目光在女儿坚定的小脸和那本奇特的天书之间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