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塌房(1 / 2)

深秋的咸阳,天高云淡,却已带上了凛冽的寒意。渭水呜咽,北风卷起枯黄的落叶,打在行色匆匆的路人脸上。

这日,秦昭难得有了半日清闲,她又软磨硬泡,让贴身的侍卫和宫女扮作寻常人家,陪她溜出宫去“体察民情”。

她最近对宫外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因新政而变化的地方。

他们走在刚刚铺好水泥主干道上,确实平坦宽敞。

但秦昭很快发现,主干道虽然光鲜,但许多分支的小巷依旧破败泥泞。新政的阳光,似乎尚未完全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天空忽然阴沉下来,秋风裹挟着冰冷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几人慌忙找地方避雨。

慌乱间,他们拐进了一条偏僻、未被纳入首批改造计划的穷巷。这里房屋低矮破败,多是土坯垒成,茅草为顶,在秋雨中显得摇摇欲坠。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夹杂着轰隆的坍塌声和人们的惊叫!

“快!快救人啊!房子塌了!”

秦昭心里一紧,也顾不得雨淋,提着裙角就循声跑去。侍卫宫女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跟上。

只见前方一片混乱。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已然垮塌了大半,泥浆和雨水混着散落的家什流淌得到处都是。

几个邻居正冒雨徒手挖掘着废墟,哭声正是从废墟旁一个浑身湿透、瘫坐在泥水中的妇人发出的。

她怀里紧紧搂着两个吓傻了、哇哇大哭的幼童, 脸上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眼神空洞绝望。

“我的家…都没了…全都没了啊…”妇人声音嘶哑,反复念叨着,“这破房子…早就说撑不住了…一场雨就…呜呜…当家的走得早…留下我们孤儿寡母…这可怎么活啊…”

一个正在帮忙挖废墟的老汉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叹气道:“李家的,别哭了,人没事就是万幸!这破房子,早就该修了…可哪来的钱啊?”

另一个邻居一边扒拉着砖石一边抱怨:“官这雨再下下去,还不知道要塌几间!”

秦昭呆呆地站在雨里,冰冷的雨水打湿了她的衣裳,她却浑然不觉。

她看着那绝望的妇人,那哭嚎的孩子,那一片象征着所有希望破灭的废墟…她从未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家”的脆弱和失去“家”的绝望。

皇宫巍峨,砖石坚固,雨雪风霜从不侵扰。她带来的水泥和砖,正在修建宽阔的道路,可为什么…为什么还有人会因为一场秋雨就失去遮风避雨的窝棚?

她带来的东西,难道只是为了强国和装饰门面吗?那些看不见的角落里的百姓,他们的疾苦呢?

一种强烈的酸楚和自责涌上心头。她觉得自己之前那些“让鸡多下蛋”、“让路更平”的成就,在这一刻的悲惨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有些讽刺。

“嬷嬷,”她声音有些颤抖,拉过身边同样湿透的老宫女,“她们…以后住哪里?”

老宫女叹了口气,低声道:“小姐,这样的苦命人多了去了…房子塌了,要么投亲靠友,要么…就只能流落街头了。这世道…”

就在这时,那瘫软的妇人似乎彻底绝望了,她猛地放下孩子,哭喊着:“没法活了!还不如死了干净!”说着就要往那未完全倒塌的危墙撞去!

“拦住她!”秦昭失声惊呼。

侍卫反应极快,一个箭步上前拉住了妇人。妇人挣扎着,哭得几乎晕厥。

秦昭的心被狠狠揪住了。她快步走上前,从湿漉漉的袖袋里摸出几块碎银子和一方干净的丝帕,塞到妇人手里,声音带着哭腔:“婶婶…别…别想不开…先…先找个地方安顿孩子…钱…钱不够我再…”

那妇人愣住了,看着手中突如其来的银钱和眼前这个衣着虽普通却气质不凡、满脸焦急和难过的小姑娘,一时忘了哭泣。

周围的邻居也都惊讶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女孩。

侍卫见状,生怕暴露身份生出事端,连忙低声道:“小姐,雨大了,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还是…”

秦昭被半劝半拉着离开,她一步三回头,看着那废墟、那哭泣的母子、那些在雨中忙碌却无助的邻居…那个景象,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她的心里。

回宫的路上,秦昭一言不发,完全没了出来时的兴致。她浑身湿透,冷得微微发抖,但比身体更冷的,是心里那份沉重的触动。

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意识到,“房子”对于百姓意味着什么。那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处所,更是一个家所有的寄托,是活下去的最基本保障。倒塌的不仅仅是一座土屋,更是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

她想起自己带来的那些“天书”,《实用手工业技术入门》里似乎有关于“民用住宅标准”、“简易抗震结构”、“低成本建材”的章节,她当时只粗略看过,觉得不如炼铁、烧水泥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