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渭水平原,天空是高远的湛蓝,云絮疏淡。西风卷过收割后略显寂寥的田垄,带来阵阵寒意,也将咸阳宫檐角下的铜铃吹得叮咚作响。曾经的金黄稻浪已化为谷仓中沉甸甸的实数,萧皇后主持的“鸡鸭革命”让田间地头多了许多啄食害虫、肥硕欢腾的身影,农家院舍里的蛋肉也比往年充裕了不少。清辉学堂里,稚嫩的读书声迎着秋风,格外清亮,那里面夹杂着女童的嗓音,一年多了,已从最初的新奇变成了寻常。
然而,真正的变革,往往藏在更不引人注目之处。
将作少府辖下的一处实验工坊内,烟气与尘土混合,带着一股灼烧后的石灰石特有的呛人气息。大匠作公输邈,一个双手布满老茧、眼神却锐利如鹰的中年官员,正死死盯着眼前一堆灰扑扑、看似毫不起眼的粉末。他脚边散落着《实用手工业技术入门》的竹简,其中几卷被翻得边缘起了毛刺,特别是记述窑炉改进和矿物煅烧的章节。
他的面前,是一个浅坑,里面混合了那种灰色粉末、砂砾和清水,搅拌成的糊状物正在秋日的干燥空气里慢慢失去水分。
“成了…真的成了……”公输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蹲下身,用一根铁钎用力戳了戳那已变得坚硬如石的灰色板块,铁钎划过,只留下一道白痕。“坚逾夯土,凝如磐石……陛下书中所言‘水泥’,竟是此等神物!”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煅烧的温度、各种原料的比例:石灰石、黏土,甚至尝试添加了少量石膏、研磨的细度,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若非皇帝陛下从那些“天书”中指明方向,并源源不断拨付资源支持他们这些“匠人”尝试,谁又能想到,漫山遍野的石头,经过窑火淬炼,竟能化身为如此神奇的胶凝之物?
他激动难耐,立刻命人将一小块凝固的水泥板抬上,亲自书写奏章,详细禀明试验过程与成果,请求陛下御览。
翌日,御前演示就在宫苑一角进行。秋风卷着落叶,在嬴稷的玄色龙袍边打着旋。他沉默地看着公输邈指挥工匠现场混合、铺砌一小段路面,甚至用水泼洒检验。
“此物遇水反而坚凝,怪哉。”一位陪同观看的工部官员捻须低语。
“干固极快,且浑然一体,无缝隙,若用于堤坝、城墙……”另一位眼神发亮。
嬴稷的目光从那段灰扑扑但平整坚硬的路面上抬起,望向远方仿佛没有尽头的驰道雏形。他的帝国,需要更坚固的脉络来输送兵力、粮草、政令。夯土路易损,石板路耗工耗时,而这水泥……
“公输爱卿,”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却带着决断的重量,“拟详细条陈,核算物料人工,今冬农闲,先在京畿要道择一段试行铺筑。若成效卓着,来年开春,推广至各郡县主干道。”
“臣遵旨!”公输邈激动得声音发颤,深深叩首。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条条坚不可摧、风雨无阻的通衢,将如同钢铁的血管,将这个庞大的帝国更紧密地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