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弹劾(1 / 2)

秦昭带回的“异世珍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帝国的权力核心激起了滔天巨浪。皇帝雷厉风行,各部衙门在短暂的震惊后,立刻以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

户部皇庄的试验田热火朝天。来自异世的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按种类分畦播种,由经验最丰富的老农日夜看守记录。那本《基础农学图解》被临摹了数十份,户部尚书赵文博甚至亲自蹲在地头,对照着图画里描绘的“深耕”和“堆肥”场景,指挥着农人尝试从未有过的耕作方式。当第一株嫩绿的不同于大秦任何作物的幼苗破土而出时,整个户部都沸腾了,仿佛看到了粮仓爆满、饥馑远离的曙光。

工部的“格物司”更是昼夜不息。京城乃至全国顶尖的能工巧匠被征召汇聚,工部尚书王磐亲自坐镇。那些来自异世的图纸被反复揣摩、争论、尝试。虽然文字不通,但精密的图形本身就是无声的语言。第一架参照图纸改良的简易纺车被组装出来,当它比传统纺车快上近一倍地纺出棉线时,工匠们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欢呼。齿轮的咬合、轴承的雏形在一次次失败中被艰难地摸索着,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让王磐眼中的狂热更甚,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条由钢铁与巧思铺就的强国之路。

太医院的试药则在极度隐秘和谨慎中进行。孙院判顶着巨大的压力,挑选了几名身患绝症、药石罔效、且家属签下生死状的病人。当一小片来自异世的“白药片”让一位缠绵病榻数月、日夜被头痛折磨的老兵在半个时辰内安然入睡时,所有在场的太医都沉默了,随即是压抑不住的激动低语。这“神效”虽然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却像黑暗中的一道惊雷,照亮了医道的前路。

铅笔和横线本率先在御书房试用,侍读们惊讶地发现书写速度提升数倍,修改更是便捷无比。净水粉在内务府的小范围试验中也显示了强大的效果。

变革的齿轮在皇宫的强力推动下,艰难却坚定地开始转动。然而,这勃勃的生机,却深深刺痛了某些盘踞在帝国肌体上的庞然大物——那些根深蒂固、利益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终究是瞒不住的。尤其是当户部开始在皇庄大规模试验前所未见的作物,工部“格物司”招募天下工匠闹得沸沸扬扬,甚至隐隐传出宫中用上了“神药”和“神笔”的传闻时,世家们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参劾的奏折,如同深秋的寒雨,开始密集地砸向皇帝的御案。

起初,是试探性的、带着“忠君爱国”面具的规劝:

礼部崔侍郎上奏“臣闻陛下近来行非常之事,所用之物皆来历不明。孩童戏言,岂可轻信?六岁稚子,梦中呓语,如何能作为国策依据?此非圣君之道,恐为天下笑柄,亦有损陛下圣明啊!”这个侍郎出身清河崔氏旁支,典型的世家大族的探路石。

接着,是直指核心利益的攻击:

“陛下!工部所谓‘格物司’,聚集匠人,钻研奇技淫巧,靡费国库钱粮!我朝立国之本,在农桑,在教化,在礼乐!此等机巧之物,纵然新奇,不过玩物丧志,动摇国本!且大肆招募匠户,扰乱民间秩序,长此以往,恐生祸端!臣恳请陛下即刻裁撤格物司,遣散匠人,复归正道!”

矛头更是毫不避讳地指向了秦昭及其母妃:

“陛下明鉴!后宫不得干政,此乃祖宗成法!萧皇贵妃纵容幼女以妖异之事惑乱圣听,其心可诛!昭阳公主年方六岁,竟得陛下如此信重,参与国是?此乃牝鸡司晨之兆!长公主之祸,犹在眼前!臣泣血叩请陛下,严惩萧氏,禁绝昭阳公主再行妖异之事,以正朝纲,安天下之心!”

更有甚者,将矛头指向了变革本身,试图扣上动摇国本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