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新衙门的书房,四壁新刷的米白墙面还带着湿漉漉的石灰味,与窗外靛蓝色的暮色形成冷暖交织的底色。包拯站在巨大的檀木沙盘前,沙盘上宋、辽、西夏的疆界用朱砂、靛青和土黄的丝线精准划分,那些代表势力渗透的黑曜石棋子,正被他一枚枚从关键节点移开。
窗外传来汴河码头隐约的号子声,与室内炭笔在羊皮地图上划过的沙沙声交织。公孙策小心翼翼地将几封火漆封印的密信塞进袖中,信纸摩擦发出细微的窸窣声,像毒蛇游入草丛。
“韩相那边……”公孙策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镜片,镜片后的目光冷静如算盘珠,“收到‘礼物’后,他府上的灯笼,连夜换了三批。”他端起一杯早已冷透的浓茶,抿了一口,喉结滚动的吞咽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包拯没有回头,指尖点向沙盘上西夏边境的一处山谷。“铁鹞子的爪子,该剪了。”他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
几乎在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贺兰山隘口。夜色如墨,寒风卷着雪粒,抽打在嶙峋的怪石上。数十名身着夜行衣、动作矫健如猎豹的身影,正借助岩石的阴影,无声地靠近一座看似废弃的矿洞。
为首之人,是曾被“天机阁”逼得家破人亡的河北枪棒教头赵铁鹰。他耳畔回响着展昭低沉的嘱托:“里面,是西夏人借‘天机阁’之名囤积的弩机。烧了它,断了他们伸过来的爪子。朝廷的赏格,一分不会少。”
赵铁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恨意,猛地挥手!数道黑影如同离弦之箭,扑向矿洞口!守卫的西夏武士刚发出半声短促的惊呼,便被捂住口鼻,利器割断喉咙的“嗤”声,轻微得像秋叶落地。
火光,骤然从矿洞深处腾起!橘红色的烈焰贪婪地舔舐着堆积如山的弩箭、甲片,发出“噼啪”的爆响,浓烟如同狰狞的巨蟒,翻滚着冲出洞口,将半片天空染成不祥的墨黑。
汴京,韩章府邸,密室。
曾经权倾朝野的退休宰相,此刻瘫坐在太师椅上,脸色灰败如金纸。他手中捏着半页残信——那是他亲笔写给辽国后族,商议如何借助“天机阁”之乱,推动“全面互市”(实为经济控制)的密函副本。
“他们……他们怎么……拿到的……”他嘴唇哆嗦着,眼神涣散,再也不见往日的智珠在握。窗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最终停在府门之外。那是皇城司拿人的铁骑。
半个月后,万国商事仲裁司。
晨光穿透高窗,在打磨光亮的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新裁宣纸的清香、墨锭研磨后的醇厚,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南洋檀木家具的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