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巳时。崇圣寺。
三塔高耸,直刺云霄,佛光普照,香客如织。然而,在这片祥和的表象下,包拯和公孙策却感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被窥视的寒意。他们看似随意地游览,一步步接近千寻塔下那片碧波荡漾的影塔湖。
湖面如镜,倒映着塔影苍山,美不胜收。约定的湖畔柳树下,空无一人。
只有几尾游鱼,在清澈的湖水中悠闲地摆尾。
时间一点点过去,巳时已过,依旧不见人影。
公孙策低声道:“大人,情况不对。莫非…”
话音未落,一阵微风拂过湖面,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奇异的甜香。
包拯目光一凛,猛地投向湖心!
只见一具身着靛蓝色大理王室侍从特有服饰的尸身,正随着水波缓缓浮沉,向着岸边漂来!那尸体面色青白,双目圆睁,充满了惊恐与不甘,一只手无力地摊开着,另一只手却死死地攥着什么东西,指缝间露出半截色彩斑斓、绣工精巧的香囊!那奇异的甜香,正是从这半截香囊中散发出来!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高泰明带着一队王府侍卫“恰巧”巡寺至此,看到湖中浮尸,立刻惊呼道:“怎么回事?!快!快把人捞上来!”
侍卫们七手八脚地将尸体拖上岸。高泰明上前查看,眉头紧锁,摇头叹息:“唉,似是宫中采买司的小太监,怎如此不小心,失足落水了…真是晦气,冲撞了龙图雅兴。”他转向包拯,满脸歉意,“龙图受惊了。此事定要严查,加强宫中规矩。”
他言语自然,表情到位,仿佛真的只是一场意外。但他出现得太过“及时”,那惋惜之下隐藏的一丝轻松,如何能瞒过包拯和公孙策的眼睛?
公孙策上前一步,拱手道:“高大人,此人手中似握有异物…”
高泰明仿佛才注意到,俯身看似随意地掰开那死紧的手指,取出那半枚湿漉漉的香囊,看了看,不在意地道:“哦,不过是些小儿的玩物,许是落水时慌乱抓着的。来人啊,将尸体抬回去,好好安葬了。”他随手将那只剩半截、依旧散发着异香的香囊,仿佛丢弃垃圾般,塞进了身旁一个侍卫的手中。
线索,似乎就在眼前被轻易掐断。
包拯面色沉静如水,目光从那半截香囊上扫过,又落回高泰明那张写满“诚恳”与“遗憾”的脸上,缓缓道:“高大人处置得当。佛门清净地,确不该被血光沾染。”
他语气平淡,心中却已翻起巨浪。这大理国的水,远比洱海更深,更浊。这半枚看似被忽视的香囊,究竟是真正被忽略的线索,还是高氏故意留下的、又一个致命的诱饵?
日光依旧明亮,佛塔依旧庄严,但空气中的寒意,却陡然重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