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当心!\"书童雨墨抱着摞卷宗踉跄撞进来,腰间铜钥匙串叮当作响,\"这箱底压着三年前的河工案...\"他袖口沾着糕点碎屑,显然是偷吃了后厨的桂花酥。
公孙策用铁骨折扇挑起卷宗,惊起团灰蛾:\"你家大人戌时三刻必往城隍庙,风雨无阻?\"
\"先生怎知?\"雨墨瞪圆了眼,\"莫不是看了值更簿...\"
\"这青瓷笔洗里的残茶,\"公孙策晃了晃扇坠玉蝉,\"泡的是安神藤——唯有夜不能寐之人,才会申时饮此物。\"他突然用扇骨敲向梁柱,震落本泛黄册子,封皮赫然写着《陈州漕运考》。
廊下忽然传来铁链拖地声,老仵作佝偻着背挪进花厅,手中油纸包散着刺鼻药味:\"公孙先生倒是比前几任耐折腾。\"他翻着浑浊的眼白,\"那具泡涨的河漂子,指甲缝里的观音土...\"
\"可是掺了朱砂?\"公孙策突然截话,指尖在案上画出个八卦,\"城南五里坡的观音土泛青,唯城西白鹿岗的带赤色。\"他掀开老仵作的药包,捏起片干枯的曼陀罗叶,\"昨夜验尸房点过迷魂香?\"
老仵作喉间发出咕噜声,从怀中掏出个油布包。展开是截焦黑指骨,断面嵌着星点银光:\"三年前烧死在驿站的信使...\"他指甲抠着指骨上的熔痕,\"包大人说结案,可这银屑分明是官银才用的滇锡。\"
梆子敲过二更时,公孙策转到马厩后的耳房。衙役王朝马汉正就着猪头肉喝酒,酒坛上贴着褪色的\"洪州老窖\"封条。
\"两位昨夜追流寇到十里坡?\"公孙策突然发问,惊得王朝筷子掉进草料槽。
马汉梗着脖子:\"先生莫要乱说!\"
\"靴底沾着红黏土,唯有十里坡窑厂才有。\"公孙策用折扇挑起马汉衣摆,\"袖口燎痕是翻越窑炉时蹭的,衣襟酒气却是城北‘杏花春’的竹叶青——流寇头目王二麻子最爱此酒。\"
两人对视半晌,忽然从床底拖出个麻袋。抖开的囚衣上绣着古怪纹样,公孙策瞳孔骤缩——那竟是西夏文字的\"粮\"字
五更梆子响时,公孙策在《建昌舆图》上连点朱砂:城隍庙、白鹿岗、十里坡...墨线交织成网,网眼处正是包拯书房飞檐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