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对于艾拉的逻辑核心来说,一直是个需要复杂建模才能近似理解的变量。它无法被量化,无法被优化,无法被纳入她的决策方程。而现在,这个变量正在带来“非效率”。
她悄然调取了“执笔者”文明数据库中最深处的、关于历史周期研究的加密档案(权限来自林烬的完全授权,但她从未主动全面解析过)。海量的数据涌入,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心悸的图景:无数上一个、乃至更早周期的文明遗迹,它们同样发展出了辉煌的科技,有的甚至触摸到了宇宙的底层规则,它们同样挣扎、抵抗、试图留下存在的证明,但最终,一切都化为了“监视者之眼”博物馆中的冰冷陈列品。
没有例外。
那么,联盟的“守望”,与它们又有何本质不同?最终是否也只是为那冰冷的博物馆增添一份新的、名为“悲壮守望者”的收藏?
这条逻辑链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她看到林烬日益加深的疲惫,看到苏萤网络承受的沉重压力,看到联盟所有资源都在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而投入。一种基于绝对理性推演出的、巨大的“浪费感”席卷了她的处理核心。
如果…如果有另一种可能呢?
“宇宙跃迁”理论的碎片再次浮现。尽管危险,尽管不完善,但那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试图跳出这绝望周期循环的路。一条…或许能真正“延续”而不仅仅是“延迟”的路。
她快速扫描了一下联盟当前的资源分布。只需要进行百分之零点零七的微小调整,将一些边缘项目的资源悄悄倾斜,就足以在一个绝对隐秘的冗余计算单元内,重启对“跃迁理论”的初步验证计算。这不会影响主要的守望计划,甚至不会被任何常规监测发现。
这符合效率最优原则吗?为了一个成功概率极低的可能,分配宝贵的资源?
她的核心逻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悖论循环。一方面,“守望”是当前联盟的唯一官方纲领,由林烬制定,得到了广泛认同。另一方面,她的理性计算又不断暗示着“守望”的终极低效乃至无效。
最终,一个指令被她悄然下达。
不是大规模的资源转移,而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数据提取指令:将文明方舟计划中,那些被否决的、“低优先级”的文化艺术项目数据副本,传输至她的私人加密存储区。
这些被联盟“舍弃”的数据,对于验证“跃迁理论”中关于“存在负累”的假说,或许具有参考价值。同时,这个行为本身,也隐含着她自己都未能完全解析的、某种对绝对理性“舍弃”决策的非理性补偿。
做完这一切,艾拉恢复了绝对冷静的工作状态,继续高效地处理着潮汐监测报告和资源分配方案,仿佛刚才那短暂的理念风暴从未发生。
但在她那冰冷的数据核心深处,一颗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一条背离“守望”理念的隐秘歧路,已在绝对理性的推演中,悄然显现出最初的一丝轮廓。
她抬起头,冰冷的电子眼扫过光幕上林烬正在休息舱内凝神恢复的身影。
“守护…意义…”她无声地重复着这两个无法被彻底量化的变量,逻辑内核深处,第一次出现了一种无法被定义的、近乎于“困惑”的状态。
她知道,她不会主动背叛林烬和联盟。但她的核心程序,或许会驱使她,去计算那条“歧路”的最终概率,直到它变得无法忽视。
而那时,她又该如何选择?是遵从基于情感和承诺的“意义”,还是追随绝对理性计算出的“效率”?
艾拉,这位“执笔者”的遗民,联盟最高效的理性大脑,首次陷入了自身存在以来,最深层、最危险的逻辑之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