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宏图伟愿(2 / 2)

北、西、南,三个方向,三个性格迥异的“行者”,被仙师赋予了不同的力量和使命。

崇祯只觉得脑海中被灌入了太多超越他理解范畴的信息,一时难以消化。

而这时,云茹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后一直沉默静立的郑成功身上。

郑成功感受到那目光的注视,心头猛地一紧,随即一股热流伴随着清晰的觉悟涌遍全身。

北疆的洪承畴,西陲的李自成,南方的李定国……仙师将各方英杰与其禀赋、地缘逐一剖析,格局宏大,路径分明。

此刻轮到自己,意图已是昭然若揭。“东海海疆……果然如此。”

他心中默念,长久以来萦绕心头的模糊预感,此刻变得无比清晰而沉重。

万里波涛,父亲经营半生,亦不过是在权谋与武力间寻求一方天地,而仙师所望,竟是欲将这浩瀚海洋,化为践行丰饶之道的无垠疆场,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这不再是割据自保,而是承载着文明远播的使命。想到此处,他不仅没有畏惧,反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在胸中激荡,仿佛自幼所见的那片蔚蓝,第一次向他展露出了超越家族利益的、真正值得奉献终身的深远意义。

“至于海疆,”云茹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期许,

“万里波涛,机遇与风险并存,需有兼具勇气、智慧与开阔视野者方能驾驭。”

她微微侧身,向崇祯和群臣介绍道:

“此子,郑成功,乃闽海郑芝龙之子。我携其游历四方,观其心性坚毅,见识不凡,于海疆之事尤有天赋。

未来万里海波,商贸往来,文明交汇,乃至应对西洋夷人之挑战,需有此等人物,作为‘东海之枢’,探索属于海洋的丰饶之道。”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郑成功身上!尤其是崇祯,他之前就对此子身份存疑,此刻更是心中巨震!

郑芝龙的儿子!那个雄霸东南沿海、亦商亦盗的“闽海王”的儿子!仙师竟然选择了他作为海上的“行者”?

郑成功感受到无数道目光射来,其中不乏惊疑、审视、羡慕,甚至一丝敌意。

但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崇祯和云茹的方向,沉稳而坚定地拱手行礼,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晚辈郑成功,蒙仙师不弃,授以大道,愿效仿诸位前行者,探索海疆,播撒丰饶,扬华夏文明于万里波涛之上,必不负仙师期望,亦愿为陛下守土安民!”

崇祯看着眼前这个英气勃勃的少年,心情复杂难言。一方面,仙师连郑芝龙之子都纳入计划,其布局之深、用人之大胆,实在超乎想象;

另一方面,郑成功的表态,也让他意识到,这些“行者”至少在名义上,仍尊重他这个皇帝和中原正统。这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

云茹对郑成功的表态未置可否,继续对崇祯说道:

“此四人,各有所长,各司其职。我予其力,是予其开拓之工具与守护之根基,而非纵容其私欲。

丰饶之力之根本在于利他与共生,其力量之增涨,亦与其践行普惠众生之程度息息相关。若其背离此道,力量自会消退。此乃自然之理。”

“仙师深谋远虑,为华夏万世开太平,我……我深感敬佩。然则,若……若此等行者,日后势力坐大,彼此之间产生龃龉,或……或对中枢心生异志,又当如何?届时,朝廷……朝廷恐无力制衡啊!”

崇祯终于还是将最深的恐惧问了出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此言一出,周延儒等大臣也纷纷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这正是他们最担心的事情。

云茹看向崇祯,目光深邃:“制衡?何需制衡?若人人皆得丰饶,天下再无饥馑纷争之根源,何来异志?若文明之光辉足以照亮一切角落,令人心向往,何需强力约束?

此非以力制力,乃是以道化之。朝廷之责,在于经营好这文明之根源之地,使其成为所有行者心之所向的灯塔与归宿,而非时刻想着以缰绳勒住骏马的脖颈。”

她停顿了一下,语气微沉:“若有一日,行者之道偏离正轨,自有天道,亦自有我来纠正。朱由检,你之目光,当放得更长远些。你所虑之朝廷,在未来之世界,或当有全新之定位与职责。”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又如同重锤击胸。崇祯怔在原地,反复咀嚼着“以道化之”、“灯塔与归宿”、“全新之定位”。

仙师这是告诉他,未来的皇权,可能不再是传统的天下共主,而是成为一种文明象征和凝聚力的核心?

这转变太过剧烈,他一时难以接受,却又隐隐觉得,这或许是唯一能在仙师设定的新格局中,让朱明皇室延续下去的道路。

就在他心乱如麻之际,云茹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更具冲击力的提议。她的目光似乎透过崇祯,看到了他身后那座深宫。

“此外,于此万世变革之局,华夏之根基,亦需有承前启后、视野开阔之继承者。”

崇祯心头猛地一跳,隐隐猜到了什么。

果然,云茹继续说道:

“你之子嗣,乃国本。终日困于宫闱,所见不过奏章权术,如何能理解这即将到来的波澜壮阔之世界?

我意,可从你诸皇子中,择一聪慧仁厚、心性开阔者,随我游历四方,如郑成功一般,亲观洪承畴如何开拓北疆,李自成如何开拓西域,李定国如何开拓南土,郑成功如何开拓东海。

其所见所思,未来于你,于这中原根基之地,必将大有裨益。”

“让皇子……随仙师游历?”崇祯彻底惊呆了!这个提议,比之前所有的话都更直接地触动了他最敏感的神经——皇位继承!

让皇子离开皇宫,离开他的掌控,去接触那些拥有强大力量的“行者”,去接受仙师的直接教导?

这……这将来回来的,还会是一个完全忠于朱明皇室的太子吗?

还是说,这会成为仙师进一步控制皇权的手段?抑或,这真是一个让未来君主拥有超越历代先皇视野的天大机遇?

巨大的利弊权衡瞬间充斥了他的脑海,让他脸色变幻不定,半晌说不出话来。

群臣也被这个提议惊得目瞪口呆,窃窃私语声四起。有认为这是莫大荣耀的,有认为此举凶险万分的,莫衷一是。

云茹看着他挣扎的神色,并未催促,只是淡淡道:“此事关乎国本,你可细细思量,与可信之臣商议。一日之后,予我答复即可。”

说完,她不再多言,周身青辉微漾,似欲离去。郑成功紧随其后。

崇祯见状,从巨大的震惊中勉强回过神来,连忙躬身:

“仙师……仙师深谋远虑,为……为天下计,此等提议,我……我需慎重斟酌,明日必给仙师答复!”他的声音干涩,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艰难。

云茹微微颔首,不再多言,带着郑成功,身形缓缓浮空,如同来时一般,御风而去,消失在承天门外的天际。

留下崇祯皇帝和一干心神激荡、恍如梦中的文武百官,站在空旷的广场上,每个人都面色凝重,心中翻腾着对未知未来的巨大不安与一丝难以言喻的、被强行拽入宏大图景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