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丰饶涤荡(下)(2 / 2)

“打不过了……真的打不过了……那是天罚,非人力可敌啊……为了给爱新觉罗家留点血脉,也为了满城百姓……除了……除了降,还能有什么办法?”

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绝望心声。

争论持续着,但主战派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和越来越浓的恐慌面前,变得越来越微弱。城外偶尔传来的明军游骑哨探的消息,都让城内紧张得如同惊弓之鸟。

就在盛京城内还在为战降争吵不休、被末日恐慌折磨时,明军的主力,在洪承畴的统帅下,已然浩浩荡荡开至盛京城外。

没有急于攻城,甚至没有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城。

曹变蛟率领的前锋精锐,军容整肃,甲胄鲜明,如同钢铁丛林般,在沈阳城外列开阵势。

阳光下的刀枪闪烁着寒光,无声地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慑力。

飘扬的明军旗帜和那面特殊的、绣着稻穗的丰饶旗帜,刺痛了每一个城头守军的眼睛。

然而,真正给予盛京守军和统治阶层最后一击的,是那尊缓缓出现在明军阵中的、如同翡翠山岳般的身影——丰饶玄鹿。

它仅仅是静立在那里,周身流淌着温润而磅礴的青辉,那双熔金般的眼眸平静地望向高厚的沈阳城墙。对于城上的守军而言,那目光仿佛能穿透城墙,直抵他们恐惧的灵魂深处。

“妖……神鹿……是那头神鹿!”

城头上一名守军声音发颤,手指着玄鹿,几乎握不住兵器。

“它……它看过来了!”

另一名士兵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仿佛那目光有实质的重量。

“快!快禀报王爷和大人们!”

恐慌如同电流般瞬间传遍整个城墙。所有关于辽阳之战的恐怖传闻,在此刻有了最直观、最可怕的印证。

什么据城死守、什么玉石俱焚的豪言壮语,在这尊神异的巨兽面前,都成了可笑又可怜的空话。抵抗的意志,在这一刻,被彻底碾碎。

玄鹿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劝降书和最致命的心理武器。

紧接着,明军阵中射出了绑着书信的箭矢,落入城中。书信以洪承畴的名义书写,内容再次明确:

大清气数已尽,天命归于大明。皇太极逆天而行,已受天诛。念尔等军民多受裹挟,并非首恶。今王师至此,非为屠戮,乃为吊民伐罪,普惠众生。

开城投降者,免死。顽抗到底者,立诛。首恶必究,协从不问。凡满洲、蒙古、汉人,愿遵《新世三约》者,皆可同为丰饶之民。 限期一日,过时不候。

这封信被迅速送入宫中,交到了济尔哈朗等人手中。

看完书信,殿内最后一点争议也消失了。硕托等人颓然坐下,再也说不出一个字。现实就像冰冷的刀锋,架在了每个人的脖子上。

济尔哈朗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平生所有的力气,声音干涩而沉重:

“……为了满城生灵……为了……留下一点种子……投降吧。”

这句话说完,他仿佛被抽空了所有精气神,瘫坐在椅子上,老泪纵横。其他王公大臣也纷纷掩面而泣,殿内充满了悲凉和屈辱的气氛。

决定既下,剩下的便是执行。派人安抚城内几近崩溃的旗民,准备白色的旗帜,撰写降表,找出象征政权的大清玉玺和皇帝印信,清点府库账册钥匙……

次日清晨,天色阴沉,仿佛也在为这个王朝送葬。

盛京那厚重的城门,在无数双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发出沉重而刺耳的“吱呀”声,缓缓地、屈辱地洞开了。

以济尔哈朗为首,一众留守的满洲王公贵族、文武大臣,身着粗布素服,免冠披发,赤着双脚,步履蹒跚地从城中走出。

他们有的抬着象征性的空棺椁,有的捧着大清玉玺、印绶、降表以及户口钱粮图册。

每个人都是面色死灰,眼神空洞,低着头,不敢直视前方那支沉默而威严的明军。

曾经的荣耀、骄傲和权势,在此刻化为乌有,只剩下无尽的羞耻和对未来的恐惧。

队伍沉默地前行,只有脚踩在冰冷土地上的声音和偶尔压抑不住的抽泣声。城墙上和城门内,许多留守的旗兵和百姓目睹此景,纷纷跪倒在地,失声痛哭,悲声震天。

曹变蛟顶盔贯甲,立马于军阵之前,冷眼看着这支前来的投降队伍。他示意手下亲兵上前,按程序查验印信、降表,清点物品。整个过程冰冷、高效,带着胜利者应有的威严和不容置疑。

受降仪式完毕,曹变蛟一挥手,早已准备就绪的明军精锐部队,立刻以严整的队形,迈着沉稳的步伐,开入沈阳城内。

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彻底控制这座城市的命脉。部队分兵数路,迅速接管了所有城墙、城门、官衙、府库、粮仓、银库、武备库以及皇宫。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纪律严明。面对街道两侧或惊恐、或麻木、或好奇的目光,明军士兵目不斜视,秋毫无犯,展现出极强的专业素养和控制力。

随后,洪承畴在周安等将领以及丰饶玄鹿的簇拥下,缓缓入城。他骑在神骏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这座标志着满洲政权最终臣服的城市。他的神色中没有狂喜,只有一种沉静的威严和掌控一切的淡然。

入城后,洪承畴第一时间发布了安民告示。告示被抄写多份,由士兵在城中各处敲锣宣读、张贴:

“钦命督师辽蓟等处军务、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洪承畴,晓谕沈阳军民人等:

伪清僭越,祸乱辽东,今已天诛地灭,王师克复沈城。只惩首恶,协从不问。 凡安分守己者,无论满、蒙、汉,生命财产皆受保护。即刻废除一切贱籍,推行《新世三约》,不日清丈田亩,均分土地。

全军严守纪律,严禁抢掠、奸淫、擅杀,违令者立斩不赦! 所有原伪清官员、勋贵,留守府邸,听候发落。所有溃散兵丁,限期至指定地点投诚,逾期以顽抗论处!”

这告示如同定心丸,虽然无法立刻消除所有恐惧,但至少让城中百姓看到了一丝秩序和希望的曙光。

最后,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一面崭新的大明旗帜和那面象征着新生的丰饶旗帜,在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前缓缓升起,迎风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