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招降(2 / 2)

终于,洪承畴动了。他轻轻一磕马腹,在数名亲卫的簇拥下,缓缓策马出阵,直至两军阵前中央的空地。玄鹿并未跟随,但它那巨大的存在感,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洪承畴身上。

他勒住马,目光扫过清军那狂热的宗教仪式,嘴角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讥诮。随后,他运足中气,声音如同平静的湖面,却清晰地压过了对面的鼓噪诵经声,传遍四方:

“满洲皇帝陛下,别来无恙?”

皇太极瞳孔一缩,冷哼一声,并未出阵,只是运力回应,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和冰冷:

“洪承畴,你窃取妖力,犯我疆土,屠戮我臣民,今日还有何颜面阵前饶舌?”

洪承畴并未动怒,语气依旧平静:“陛下此言差矣。辽东之地,自古乃华夏故土。尔先祖亦曾为大明臣属。今日之事,非是犯境,乃是王师收复河山,拯万民于水火。”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距离,落在皇太极身上:“陛下亦是雄才大略之主,当知天数有变,神器更易。如今之势,尚看不清吗?辽阳之鉴,犹在眼前。陛下倾举国之力,集于此地,莫非真要这八旗精锐、蒙古子弟,皆为虚无之念,付诸一炬,徒留千古悲名?”

皇太极脸色铁青,厉声道:“休得妖言惑众!我八旗健儿,受命于天,自有神佛庇佑!岂是你这悖逆人伦、仗恃妖术之徒所能动摇?!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何谓真正的骑射无双!”

“神佛庇佑?”洪承畴轻轻摇头,目光扫过那些仍在疯狂起舞的萨满和诵经的喇嘛,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怜悯,“便是倚仗这些吗?”

他不再看皇太极,而是将目光转向那庞大的清军阵列,尤其是那些眼神中带着迷茫和恐惧的蒙古骑兵和普通满洲士卒,声音陡然提高,蕴含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磅礴力量:

“满洲的勇士们!蒙古的兄弟们!尔等且看!”

话音未落,洪承畴缓缓抬起右手,掌心向下,对着两军阵前那片空旷的、被清军泼洒了污血的土地。

一股精纯、浩瀚、仿佛源自生命本源的青辉自他掌心汹涌而出,如同温柔的潮汐般漫过大地!

神迹,在所有人眼前发生!

青辉所过之处,被践踏的枯草瞬间恢复生机,变得青翠欲滴!被污血浸染的土地迅速被净化,污秽化为虚无!

更令人骇然的是,一片金黄的麦穗、饱满的粟谷、各种瓜果蔬菜,如同被无形的手瞬间播下并催熟,破土而出,疯狂生长!

眨眼之间,一片原本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场空地,竟然化作了一片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丰收田野!麦浪翻滚,瓜果飘香,浓郁的生机气息随风扩散,甚至暂时盖过了对面的血腥和香料味!

“天啊……这……”

“粮食……是粮食!”

“怎么可能……”

无论是蒙古军还是清军,几乎所有目睹这一幕的士卒都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呼!清军阵列中的鼓噪声、诵经声为之一滞,许多士兵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滚圆,几乎忘记了恐惧,只剩下纯粹的震撼。

那些萨满和喇嘛也傻眼了,他们的舞蹈和经文似乎成了一个拙劣的笑话。

洪承畴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洪钟大吕,敲在每个清军和蒙古军士兵的心头:

“此乃丰饶之力!非为毁灭,实为创生!吾秉承仙师法旨,非为杀戮而来,乃为普惠众生!”

“皇太极能给你们什么?无尽的征战、苛重的盘剥、以及眼前这徒劳的牺牲!”

“而丰饶之道,能予尔等和平、温饱与生机!凡愿归顺者,无论满、汉、蒙,皆可同享此恩泽!田地、粮食、安宁的生活,皆触手可及!”

他对着蒙古骑兵的方向:“蒙古的兄弟们!丰饶恩泽,绝不止于此处!待此间事了,吾将亲率神鹿,前往草原,令枯草返青,令河流充盈,令牛羊繁盛,祛除一切疫病!此乃我对尔等之承诺!”

蒙古骑兵阵营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骚动,许多人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神中闪烁出渴望的光芒。草原的繁荣,是他们永恒的梦想!

最后,洪承畴的目光变得严肃,扫向满洲士卒:

“至于满洲部众,仙师亦有好生之德。陛下虽有过,士卒多无辜。若能幡然醒悟,卸甲归顺,亦可纳入《新世三约》,得享平等,分田置屋,安居乐业!”

但他话锋一转,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然,有一事,必须革除!那金钱鼠尾之辫,乃奴役、野蛮之标识,必须剃去!此乃归顺王化、告别旧污之表记!”

“吾给尔等最后一次选择之机!”

洪承畴的声音如同最后的通牒,回荡在旷野之上。

“是选择跟随皇太极,为虚无之念殉葬,化作这原野枯骨;还是选择丰饶新生,拥抱沃野千里、安居乐业?是保留那丑陋之辫,走向毁灭;还是剃发易服,重获为人尊严,共享太平?”

他抬手,指向身后那一片金黄的麦田和瓜果:

“粮食就在眼前,生机就在眼前!何去何从,尔等……自决!”

说完,洪承畴拨转马头,缓缓回归本阵。留下身后一片死寂的清军阵列,以及无数剧烈动摇、挣扎、震撼的心灵。

那片凭空生出的粮食田野,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和生机,成为了压垮许多清军士兵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太极坐在御驾上,脸色已经不仅仅是铁青,而是近乎狰狞。他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刺入掌心,渗出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