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重返松锦(下)(2 / 2)

命令下达,周安即刻领命而去,整个杏山堡随之高效运转起来。

玄鹿踏着沉稳的步伐,走向堡内中央的空地,伴随着清越的嘶鸣,繁花木与嘉实木再次破土而出,洒下治愈的辉光与孕育生机的灵实。

新政推行官们带着文书与账册,开始挨家挨户登记人口,宣讲《新世三约》,士兵们则有序地打开清军遗留的粮仓,准备赈济事宜。

战争的创伤被迅速剥离,一种新的秩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覆盖旧的伤疤。

杏山堡内,喧嚣渐止。将士们在有序地清理战场,收押俘虏,玄鹿周身散发的柔和青辉与繁花木的治疗光域笼罩着城堡,带来一片劫后余生的奇异宁静与生机。

百姓们感恩的叩拜声和原来堡内伤兵们重获新生的欣喜低语,交织成背景音,反而更衬出某一处的绝对寂静。

在堡内西南角,一处略显空旷的地方,此刻气氛庄严肃穆。

这里视野开阔,可以远眺西方连绵的山峦——那里,埋葬着数万大明忠魂。

一座临时赶制的简易碑亭已然立起。没有雕梁画栋,仅是选用尚好的木材,搭建得方正稳固。

亭中矗立着一块打磨过的青黑色石碑,碑上未刻繁琐铭文,只有一行由军中文书官饱蘸墨汁、以凝重笔力写就的擘窠大字:

“大明故辽左战殁将士之灵位”

墨迹犹新,在夕阳余晖下泛着幽光,仿佛能吸收周围所有的声音与光线。碑前,摆放着几样简单的祭品:

一碗刚刚催生出的新麦,一壶浊酒,三炷线香正升起笔直的青烟,袅袅盘旋,如同无声的招魂幡。

洪承畴独自一人,立于灵位之前。他已褪去戎装,换上了一身略显陈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的二品文官常服,乌纱帽戴得端正。

夕阳将他长长的影子投在刚刚被玄鹿之力净化、甚至冒出细嫩草芽的土地上,身影显得格外孤峭而沉重。

周安、曹变蛟等将领及亲卫们都远远地肃立着,无人上前打扰。

所有人都明白,这一刻,不属于现在的洪督师,也不属于未来的丰饶行者,只属于那个曾经在此地经历惨败、背负着无数亡魂重量的蓟辽总督。

洪承畴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那行黑色的碑文。他的面容平静如水,但微微抿紧的嘴唇和眼底深处翻涌的复杂波澜,泄露了其内心绝非平静。

‘松山……杏山……锦州……’一个个地名在他心中碾过,带来的是窒息般的沉重。他不是在作秀,这是他内心深处一种无法回避的必需。

仙师的力量可以涤荡污秽,可以催发生机,甚至可以扭转胜负,但有些东西,必须由他亲自面对。

他仿佛能看见,无数张或年轻或沧桑、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在硝烟与血火中呐喊着、挣扎着、最终无声无息地倒下,他们的血渗入这片土地,他们的不甘与怨愤仿佛至今仍在风中呜咽。

这其中,有对他战略失误的诘问,有对朝廷催战的不满,更有对命运无常的悲叹。

“尔等……”他声音沙哑只有自己能听见。

“……我洪承畴……回来了。”

这一次,没有粮草不济,没有援军逡巡,没有政敌掣肘,更没有皇太极的铁骑纵横。

他带来了超越时代的力量,带来了重塑秩序的蓝图。但这所有的一切,在眼前这座冰冷的石碑面前,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一种交代,一种告慰。

他缓缓抬起手,并非施展任何丰饶的伟力,只是用一种最朴素、最传统的方式,亲自为那三炷香续上了一炷。青烟缭绕,模糊了他此刻的表情。

‘往昔之败,承畴之罪,不敢或忘。然天数有变,神器更易,终归有常。’

他在心中对那无数的亡魂诉说着。

‘今幸得仙师垂怜,赐我伟力,非为个人之功名,实欲雪国耻,安黎庶,开太平。’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穿透了石碑,看到了更遥远的东方,那座依旧被清军占据的锦州城。

‘尔等未尽之志,未竟之功,承畴……接下了。’

‘此身此力,已非己有,乃仙师之器,亦当为尔等雪恨之刃,安魂之碑。’

‘愿尔等英灵,得见王师东指,山河光复;得见丰饶所至,百姓安居;得见……我大明……浴火重生!’

他深深地躬身,一揖到地。保持这个姿势良久,仿佛要将所有的悔恨、责任、决心,都融入这无声的一揖之中。

远处,玄鹿似乎感受到了此地凝聚的沉重意念与悲愿,它轻轻昂首,发出一声极其低沉温和的呜咽,周身青辉微微流转,一道纯净温和的生机能量,如同看不见的涟漪,轻轻拂过碑亭所在的区域。

没有催生草木,没有治愈伤患。这股力量,此刻显得如此轻柔而神圣,仿佛只是抚平了此地积郁的悲怆,安抚了那些不安的亡魂,让这片土地真正获得了一种心灵层面的安宁与净化。

洪承畴直起身,敏锐地感受到了这股微妙的变化。他转头望向玄鹿的方向,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感激。

当他再次转过身时,夕阳恰好将最后一道金光镀在他的侧脸和那身旧官袍上。

他脸上的所有脆弱、感伤与过去的阴影,仿佛真的被那最后一缕阳光带走,随风而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后的、前所未有的坚毅与沉稳。

眼神锐利如初,却更深邃,仿佛能容纳下过去的失败与未来的重任。

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在此刻的静默祭奠与内心独白中,彻底完成。

他不再是那个困于过去耻辱的败军之将,也不再仅仅是拥有神力的幸运儿。

他是承前启后者,是连接旧时代耻辱与新时代希望的桥梁,是丰饶意志在此间的具体执行人,更是无数战殁将士未竟事业的继承者。

他迈步走出碑亭,脚步沉稳有力。对肃立等候的周安等人,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与权威,却更添了一份不容置疑的决断:

“传令各部,妥善休整,全力安抚百姓,救治伤员。令文书官详实记录此番秽土重生之事,连同我军战力、新政推行之效,一并誊抄多份,飞马传报京师,并晓谕沿途各州县,以彰仙师天威,以安天下民心!”

“明日拂晓,大军开拔!”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投向东方那已然没入黛色山影、却依旧能感受到其沉重存在的锦州城轮廓,声音斩钉截铁:

“兵锋所向——锦州!辽左之锁钥,该回到它真正的主人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