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重返松锦(下)(1 / 2)

只见玄鹿微微侧身,右前蹄高高扬起,那蹄上流转的青光璀璨得令人无法直视!下一刻,它携带着千钧之势,却又蕴含着某种玄妙的韵律,朝着被污秽沾染的大地,重重踏落!

咚!!!!!

一声远比之前任何一次踏击都要沉重、都要深远的巨响轰然爆发!仿佛不是踩在地表,而是直接撼动了地脉深处!

以玄鹿的巨蹄为中心,一道肉眼可见的、浓郁如碧玉液浆般的青色波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完美涟漪,又如同海啸时第一波也是最强的浪锋,以排山倒海之势,朝着前方那片广阔的秽土疯狂席卷而去!

青辉过处,景象堪称改天换地!

那厚厚一层粘稠、恶臭、滋生着蛆虫的病态污秽,如同烈日下的冰雪,以惊人的速度消融、褪色、被分解!它们并非简单地被推开或掩盖,而是被那磅礴无尽的生机能量从最根本的结构上瓦解、转化!

紧随其后,更加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在被净化一新的土地上,无数嫩绿的、饱含生命力的草芽、藤蔓、根须,以前所未有的疯狂姿态破土而出!它们不是缓缓生长,而是如同爆炸般瞬间蔓延开来,贪婪地吸收着阳光、空气以及那青辉中蕴含的无尽生机,填补着每一寸被净化后的空间!

不仅仅是青草!各色野花——纯洁的百合、金黄的萱草、淡雅的甘菊、紫红的苜蓿……仿佛被一只无形的神之手随意挥洒而出,在这片新生的原野上竞相绽放、摇曳生姿!

浓郁的花草清香如同最有效的净化剂,瞬间席卷战场,将那令人作呕的恶臭驱散得无影无踪!

不过短短十几次呼吸的时间! 原本污秽冲天、蝇虫肆虐、仿佛地狱入口的秽土,竟然化作了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繁花似锦的美丽原野!

蝴蝶被花香吸引,不知从何处飞来,在花丛间翩翩起舞。阳光洒落,照在这片新生的土地上,反射着充满希望的光泽。

这不再是净化,这是神迹般的重生!是死亡向生命的彻底臣服!是污秽向纯净的绝对转化!

“……”

整个明军阵营,陷入了一种极致的、被震撼到失语的寂静之中。

所有士兵,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都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超乎他们想象极限的景象。

他们心中的愤怒、恶心、不适,此刻都被这浩瀚磅礴的生命伟力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所淹没、所洗涤。

不知是谁第一个发出了哽咽的、近乎哭泣的欢呼:

“神鹿……神鹿万岁!”

“仙师法力无边!”

“丰饶恩泽!丰饶恩泽啊!”

这欢呼如同点燃了炸药桶的引线,瞬间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狂潮!数万将士激动得热泪盈眶,用力捶打着胸甲,发出兴奋到极致的咆哮!他们看向玄鹿的目光,充满了无以复加的狂热与信仰!有这样的力量庇佑,何愁鞑虏不灭?何愁前路艰难?

与之形成地狱般对比的,是杏山堡城头。

那些原本还在疯狂叫嚣、试图用污秽和言语做最后挣扎的清军,此刻如同被抽走了所有的骨头,瘫软在垛口后面。

他们脸上的癫狂、恶毒、以及最后一丝侥幸,彻底凝固,然后化为死灰般的、彻底的绝望和茫然。

那个刚才还在嘶声挑衅的参将,此刻傻傻地看着城外那片瞬间由地狱变为花园的土地,他嘴唇哆嗦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身体在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

连……连这样都没用…… 仙法……这真的是仙法…… 凡人……如何与天斗?

洪承畴将城头清军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最后一丝波澜也归于平静,只剩下冰冷的决断和一种掌控一切的淡漠。

他甚至没有再多看那城堡一眼,只是缓缓抬起手,向前一挥。

命令简单而冷酷:“攻城。碾碎他们。降者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

没有激昂的战鼓,没有冲锋的号角。 但明军将士却爆发出了比任何号令都更加狂热的战意!

“杀!!!”

如同决堤的洪流,强化后的明军士卒踏着松软芬芳的青草和野花,如同猛虎下山般扑向杏山堡!他们的速度比之前更快,气势比之前更盛!脚下的新生之地,仿佛给予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所有试图抵抗的敌人、城墙上零星的箭矢、被缃风木的雷霆叶刃瞬间清扫。

玄鹿和震雷炮甚至懒得攻城,堡门就被急于雪耻的老兵们用巨木撞开,或者被身手敏捷的士卒直接攀上城墙攻占。

战斗,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

清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抵抗,大部分人或跪地投降,或呆若木鸡地被缴械,少数死硬分子瞬间被汹涌而入的明军淹没、斩杀。

洪承畴在亲卫的簇拥下,缓步走入杏山堡。他没有去看那些面如死灰的俘虏,而是径直走向堡内一处较高的平台。

这里,视野开阔,可以望见更东方的松山堡轮廓,以及更远处,那最终的目标——锦州。

他沉默地站在那里,良久无言。脚下这片土地,曾浸透了他麾下将士的鲜血,也曾承载了他毕生最大的失败和耻辱。

如今,他回来了。以一种超越凡俗想象的方式,回来了。

他缓缓闭上眼睛,似乎能在风中听到昔日战死的亡魂的哀嚎与呐喊。片刻后,他睁开眼,眼神已然变得无比坚定和深邃。

“周安。”

“末将在。”

“令玄鹿在此堡中心,召唤繁花木与嘉实木,全力救治我军伤员及堡中百姓伤患。令新政推行官即刻开始工作,登记造册,宣讲新政,开仓赈济。”

“是!”

“还有,”

洪承畴顿了顿,声音低沉却清晰。

“找一处开阔地,立一简易碑亭,上书‘大明松锦之战阵亡将士之灵位’。不必奢华,但要肃穆。本督……要亲自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