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宫。
昨日的甘霖似乎洗净了殿宇的沉疴,连空气都通透了几分。
御案之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神情虽依旧带着帝王的威仪,但眉宇间那积年难化的沉重与焦虑,已被一种复杂的、偏向审慎乐观的神色所取代。
殿下,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等一众核心大臣分列两旁,人人脸上都多了几分振奋与思索。
殿内商议的气氛,也前所未有地转向务实与高效。争论依然存在,但焦点已从“是否可行”转变为“如何推行”。
“陛下,”户部尚书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一丝“烦恼”,“北直隶各地呈报,经昨日天雨之后,粮食增收已无悬念,各地常平仓、义仓皆已爆满,民间存粮极丰,以往困扰多年的漕粮压力、赈济压力,可谓一扫而空!此乃旷古未有之盛事!”
兵部尚书陈新甲接口道:“陛下,民生既安,盗匪自息。各卫所报,近日治安案件锐减,逃卒现象亦大幅减少。军心因粮饷足额乃至有所盈余,颇为安稳。只是……”
他话锋一转,“各地卫所军官、勋贵庄田,此前多有隐匿田亩、抗拒清丈者,如今眼见天雨普惠,亩产惊人,其中贪鄙之徒,恐怕更不愿如实上报田产,缴纳赋税了。”
这才是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丰饶解决了生存问题,却也将原有的利益分配矛盾凸显了出来。
首辅周延儒捻须沉吟道:“陛下,山东之事,可为镜鉴。李崇善主动顺应,得享殊荣;赵文博负隅顽抗,身死族灭化为耕牛;孔府虽暂失特权,却也得保清名,更有仙树祥瑞,未来可期。顺昌逆亡,天道昭昭。如今北直隶得天雨之恩,根基已固,正当借此大势,强力推行《新世三约》,彻底清丈田亩,核定赋税,此其时也!”
崇祯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臣:“众卿所言,甚合朕意。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仙师已铺平道路,朕与朝廷,岂能落后?”
他声音沉稳,带着一丝决断,“新政推行,刻不容缓。然北直隶乃京畿重地,勋贵官僚云集,不同于山东。当有周全之策。”
经过一番深入商议,一系列针对性的政令迅速形成:
一、旌赏与威慑并行:
明发谕旨,嘉奖天恩: 公开诏告天下,宣扬丰饶之雨乃上天暨仙师佑护大明、普惠万民之体现,皇帝率百官叩谢天恩。将北直隶的丰收定性为祥瑞,奠定新政推行的神圣性与合法性。
借鳌拜、永昌伯之事立威:毫不避讳地将通州之事公告天下,详细罗列鳌拜及其党羽勾结内应、劫掠国本、以及过往烧杀抢掠之罪行,强调其被仙师制裁、化为女子赎罪之“天罚”结局。以此强烈震慑所有心怀异志、尤其是暗中通敌或试图对抗新政者。明示顺逆之道,天差地别。
二、新政推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