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辽土新芽(上)(2 / 2)

那五十名“物质增生”工匠成了最忙碌的人。他们被分派到不同区域,发挥着令人惊叹的作用。

一处在修复军械。堆积如山的破损刀枪、甲叶被运送过来。工匠们手掌流转着青辉,抚过断裂的枪杆,木质纤维便如同活物般蠕动连接,恢复如初;抚过破损的铁甲,锈迹剥落,裂痕弥合,甚至材质都似乎变得更加坚韧。修复速度远超任何铁匠铺,引得围观的军械官啧啧称奇。

另一处在“生产”箭矢。粗铁和木料被送入。工匠们合力施展,青辉笼罩下,箭镞和箭杆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在特制模具中“生长”出来,虽然无法瞬间完成,但胜在持续不断,且品质极其统一优良,极大地缓解了弩箭消耗的巨大压力。

最关键的一处,则是由几位年长工匠带领,指导着挑选出来的本地农户和军屯户,播种那些“丰饶三代”良种。他们没有再施展瞬间催熟的惊人之举,而是详细讲解这些种子的习性、间距、肥水要求。 “此麦耐寒抗旱,播下去即便粗放打理,亩产亦远超寻常。”老工匠抓着一把金灿灿的麦种,语气笃定,“若能精耕细作,再辅以…嗯…适时适量的‘生机滋养’,产量不可限量。”他暗示着偶尔可以请求他们进行有限度的催生,以确保收成。 希望的种子,伴随着真实的种子,一同被播入黑土地中。

校场上,操练如火如荼。

关宁军士们穿着新旧混杂的盔甲,但手中的破棘弩和一旁昂首挺立的“震雷”炮却是崭新的。在青曜军士的严格指导下,他们刻苦练习着装填、瞄准、击发。新弩炮的强大威力让他们兴奋不已,士气空前高涨。吃饱了“仙种”熬煮的粥饭,身体有了力气,又有利器在手,一种久违的自信开始回归。

洪承畴在周安、林默等人的陪同下,巡视着这一切。看着田间地头农夫脸上真切的笑容,听着校场上将士们充满劲头的呼喝,他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切,都建立在那个青衣身影的可怖力量之上,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带来了生机。

“周将军,林先生,”洪承畴态度恭谨,“眼下虽是百废待兴,然军民气象已大为不同。皆赖娘娘天恩,及诸位辛劳。”

周安抱拳回礼:“督师执行力非凡,方能如此迅速打开局面。娘娘若知,亦会欣慰。”

林默则补充道:“洪督师,新政初行,根基未稳。分田、废籍仅是开始,后续如何组织生产、公平赋税、建立新序,乃至教化百姓,使其知新政之道而非仅怀感恩之心,方是长久之计。”

“先生所言极是!”洪承畴立刻点头,“洪某已责令幕府及各州县官员,全力配合先生等推行新政,凡有需协调之处,先生可直接令人持我手令办理!”他表现得极为合作,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他深知,只有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在这条新路上走得稳。

然而,在他心底深处,观察、学习、模仿的念头从未停止。他仔细研究青曜军的组织,询问工匠能力的细节,试图理解新政推行者的工作方法。他渴望掌握这种力量,哪怕只是皮毛。

辽西之地,在高压与希望并存的奇特氛围下,正艰难却迅速地蜕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