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逆熵之声(1 / 2)

“万籁俱寂”协议的名字,如同宇宙尺度下的丧钟,其回响在“可能性国度”核心久久不散。物理常数冻结,信息熵流停滞……这描述与太阳系被凝滞的状态高度吻合,却指向了一个更宏大、更令人绝望的背景。他们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文明的存亡,而是某种针对宇宙局部区域的、系统性的“静默化”处理。

罗刹凝视着那道横亘在自己与“基石”印记之间的无形帷幕,规则的疏离感冰冷而坚韧。所有的常规试探都宣告失败,这层屏障仿佛根植于宇宙最底层的逻辑,拒绝一切形式的“窥探”与“深入”。苏晓和韩先生尝试用国度的“编织”之力从外部辅助,但他们的力量在触及那层帷幕时,同样如泥牛入海,无法撼动分毫。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被忽略的细节,如同黑暗中的萤火,在罗刹的意识中亮起。

是那枚蓝色的 “逻辑锚点”!

这个由“虚空低语者”技术构建的装置,其核心功能是收容和隔离“非因果性”扰动。而“非因果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常规逻辑和因果链的违背与超越!那道规则帷幕,无论多么坚固,它本身依然是“因果逻辑”体系的一部分,是“观察者之眼”基于某种至高规则设下的“因”,产生了隔绝效果的“果”。

那么,能否利用“非因果性”的力量,去撼动这基于因果逻辑的规则帷幕?

这个想法极其冒险。“非因果性”扰动是连“虚空低语者”都避之不及的“认知危害”,主动引动它,无异于玩火。而且,逻辑锚点只是“收容”而非“控制”这些扰动,如何精确引导它们去冲击特定的目标,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但这是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可能穿透那层规则帷幕的途径。

罗刹将目光投向那稳定运行的蓝色多面体。锚点内部,各种逻辑悖论和“非因果”现象如同被关在笼中的凶兽,无声地流转、碰撞。他深吸一口意识层面的“气”,开始以最大的谨慎,尝试与逻辑锚点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他不再试图用“编织”之力去强行控制内部的扰动,那必然引发剧烈的反噬。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巧妙、也更危险的方式——共鸣与引导。

他将自身意识频率调整到与某一种相对“温和”的“非因果扰动”同步。这种扰动的特性是 “结果先于原因” 的微弱体现。他小心翼翼地释放出一丝意念,模拟出“规则帷幕已被穿透”的 “结果” 状态,并将这个“结果”的“感觉”,如同投放诱饵般,送入逻辑锚点内部,指向那道无形的规则帷幕。

这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操作:他试图用“结果”去引导“原因”的发生。

起初,锚点内部毫无反应。那些“非因果扰动”依旧按照自身的混乱逻辑运行。

但罗刹没有放弃,他持续地、耐心地输出着那种“帷幕已被穿透”的“结果感”,如同在黑暗的水域中持续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等待着可能的回应。

时间一点点流逝,对意识的消耗巨大。就在罗刹几乎要因精疲力尽而放弃时——

逻辑锚点内部,那片代表着“结果先于原因”的扰动区域,突然产生了一阵微弱的、但明显针对罗刹释放的“结果感”的 涟漪!

紧接着,一点极其细微、闪烁着混乱逻辑光芒的 “逆熵之声” ,从涟漪中心诞生,如同被唤醒的活物,它“听”到了罗刹投递的“结果”,并开始沿着那“结果”指向的、规则帷幕的方向,自发地蔓延过去!

它没有破坏锚点的结构,也没有攻击罗刹的意识。它只是遵循着自身“非因果”的特性,朝着那个“结果理应发生”的位置移动!

罗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全力维持着那种“结果感”的输出,引导着这点“逆熵之声”触碰到了那道无形的规则帷幕。

没有爆炸,没有光芒。

当那点闪烁着混乱逻辑的“逆熵之声”与规则帷幕接触的刹那,一种极其诡异的逻辑消融现象发生了。

规则帷幕那绝对平滑、无处着力的表面,在与“逆熵之声”接触的点位上,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如同冰雪遇到烙铁般的 “融解” 迹象!构成帷幕的绝对逻辑,在“非因果”的悖论面前,似乎出现了一瞬间的 “无法自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