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帷幕之后(1 / 2)

“观察者之眼”的离去,并未带来劫后余生的庆幸,反而像抽走了某种支撑,让“可能性国度”的核心沉浸在一种失重般的虚脱与茫然中。那短暂的、超越理解的“注视”,其留下的并非物理创伤,而是一种更深层的、认知层面的震撼与……余悸。

“巡天者”网络的退却同样令人不安。它并非被击败,更像是因更高权限的介入而暂时中止了行动。那种冰冷的、充满纠错欲望的扫描虽已远去,但其留下的“威胁判定”如同悬顶之剑,不知何时会再次落下。

苏晓和韩先生立刻开始全力稳定国度。外缘长城的灰色光芒重新稳定流转,命运脉络之树的生长也恢复正常,但一种无形的紧绷感已渗透进国度的每一个角落。所有防御和监测都被提升至最高级别,尽管他们都知道,在面对“观察者之眼”或“巡天者”那个层级的存在时,这些措施可能形同虚设。

而罗刹,则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自身与“基石”印记之间那道新生的、难以言喻的隔阂感上。

它并非阻塞,连接依旧存在,生命能量的流通、状态的感知都未中断。但当他尝试像以前那样,将意识更深地沉浸进去,去理解“基石”印记更深层的结构,去触碰那份“否决之权”或“修复之力”时,却感到了一层无形的、坚韧的阻碍。

这阻碍并非能量屏障,更像是一种……规则层面的疏离。仿佛“基石”印记被套上了一个透明的、由绝对逻辑构成的保护罩,拒绝了他更深层次的探知。

是因为“观察者之眼”的注视,触发了“基石”印记某种未知的自我保护机制?还是“观察者之眼”本身,在他与“基石”之间,设下了这道规则的帷幕?

罗刹尝试了各种方法。他调动“织命者”的权柄,小心翼翼地“编织”感知的细丝,试图绕过那层阻碍;他回忆之前与“基石”产生深度共鸣时的那种感觉,试图复现那种连接;他甚至再次冒险,极其轻微地引动了一丝时间之力,想看能否引起“基石”的共振,打破这层隔膜。

结果令人沮丧。

“编织”的细丝在触及那无形帷幕时,如同碰到绝对光滑的壁垒,无处着力,滑向一边。

共鸣的感觉变得模糊,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观看火焰,能看到光亮,却感受不到温度。

而那一丝时间之力,则如同泥牛入海,在靠近帷幕的瞬间就被某种力量彻底抚平、吸收,未能激起任何涟漪,反而让他意识核心的“时之痕”又隐隐作痛,仿佛在提醒他潜在的巨大风险。

这层规则的帷幕,仿佛在明确地告诉他:有些界限,不容逾越。有些力量,不容窥探。

就在罗刹对这层新出现的阻碍感到一筹莫展时,林薇那边传来了新的发现。

她一直在全力分析“观察者之眼”降临期间,国度内外所有可记录的数据。尽管绝大部分数据都因那超越理解的“注视”而变得混乱无效,但她还是在庞杂的信息噪音中,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特殊、极其短暂的信息残影。

这段残影并非来自“观察者之眼”,也非来自“巡天者”,其信息结构古老而奇特,似乎是在“观察者之眼”的绝对力量干涉现实规则的瞬间,因规则被短暂“压制”或“扭曲”,而从某个更深层的、通常被完美隐藏的信息层面,意外“泄漏”出来的!

林薇将这段残影反复清洗、放大、重构。它不包含具体的语言或图像,更像是一段高度压缩的、代表着某种事件或状态的抽象标识符。

当这段标识符被成功解析出一小部分时,呈现出的信息让所有人心头巨震: